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为中外企业互利合作搭建平台——访世界水泥协会主席宋志平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2-06 15:13:00

新华丝路网伦敦12月6日电 (记者杨晓静) 以“水泥工业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水泥大会5日在伦敦召开。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当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给水泥工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和其他国家企业联合开发沿线国家市场,协同分工,互利共赢。”

 

成立于2017年的世界水泥协会,如今已拥有来自全球的72家会员,并正在不断壮大。成立1年多来,该协会作为水泥行业代表,已成为该行业与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沟通的桥梁。在5日举行的年会上,来自全球水泥行业相关的120名代表相互取经、共谋未来。

 

绿色、智能、艺术成为水泥工厂的新关键词

水泥因其原材料储备丰富、易于开采,是全球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的基础性材料。然而,提到这种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很多人的最初印象是“高耗能、高污染、冷色调”。很难想象,绿色、智能、艺术正成为水泥工厂的新关键词。

“水泥工业正向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宋志平介绍说,“为了改变高耗能、环境负荷压力大的产业旧貌,水泥生产正在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商,不仅水泥产量世界第一,还占据了全球大型水泥装备市场65%的份额。因而,中国建材的水泥生产工艺在全球也具有引领作用。

“以前都是我们向欧洲企业引进装备、学习经验,现在国外企业都希望学习中国企业低碳节能的水泥生产。”宋志平说。

世界水泥协会是全球唯一代表水泥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业协会,中国快速发展的水泥产业为宋志平当选该协会创始主席提供了坚强后盾。

宋志平介绍说,目前水泥生产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到制品应用全流程都以环保为首要标准。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协同处置,解决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有毒气体二恶英排放的问题,另一方面,广泛应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让水泥生产在节省人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通过计算机操作的中心控制室,使生产线上的员工从两三百人减少到50人,精准度更高了,温度控制也更有效了。”宋志平说,利用智能化生产线,煅烧1吨熟料可减少20公斤煤炭,而去年中国建材熟料的产量高达2.89亿吨。

技术创新为水泥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让其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技术研发也因此成为水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拥有26个甲级研究院所,3.5万名科学家,上万个专利,”宋志平说,“30年前,我们都是从欧洲、日本购买大型设备,现在他们都从中国引进设备,法国南部在建的一座水泥厂就由中国建材旗下公司建造。”

与此同时,如今的水泥厂外观也在颠覆人们的印象。“今天的水泥厂不同往昔,我们有花园式的工厂,有森林中的工厂,还有草原上的工厂,下一步我们要建设艺术化的水泥工厂,让每一座厂房设施都成为艺术品。”宋志平说。

共建“一带一路” 不仅提供水泥

要想富,先修路。共建“一带一路”,少不了水泥。然而,宋志平介绍说,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输出的不仅是建材,而是从生产线、技术标准到实验室、大卖场,再到物流、管理的全链条。

“摆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前提是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要用到水泥,”宋志平说,“但这些国家缺的不仅是水泥,还需要加强能力建设。”

中国企业希望发挥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贸易物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帮助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能力建设。在2020年之前,中国建材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10个建材产业园、10个国际实验室、10个海外建材仓,开办100家建材连锁店,同时还要帮助当地管理100家工厂。

“我们不光输出水泥,也不光建生产线,还要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当地提高标准,帮他们建实验室进行测试。”宋志平介绍说,这种综合输出的模式已初显成效,比如蒙古国和泰国在建的产业园、迪拜的海外仓、埃塞俄比亚的生产线管理以及很多国家开设的建材连锁店都非常受当地欢迎。

互利共赢  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追溯水泥的历史,欧洲人发明,英国人最早获得专利,全球水泥市场也一度被法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水泥巨头所占据。而中国后来居上,如今已成为世界水泥技术、装备、产量第一大国。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依然不忘协同分工,互利共赢。

“我们在整体上有优势,但在部分关键装备方面,欧洲等其他地区企业仍有优势,”宋志平说,“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化过程中,都会和其他国家企业分工合作,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

他举例说,中国建材和日本三菱共同开发南亚、东南亚市场;和法国施耐德开展技术装备合作,共同开发非洲市场;和英国企业共同在其他国家建设应用光伏发电的“智慧房屋”;和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公司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

“过去总说‘竞争是零和游戏’,现在我们全球化协同分工,是互利共赢。”宋志平认为,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企业要有拥抱竞争的胸怀,以竞争促发展,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连云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双向互促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获悉,围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连云港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对外贸易、自贸片区、口岸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

新华丝路十周年:岁物丰成 再赴新程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第十个春秋,新华丝路——这个国家级“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从破土而出的嫩苗成长为连接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回望十年前,新华丝路满怀共建“一带一路”的赤诚,开启了在广袤的亚欧非大陆乃至更远土地上编织信息纽带、点亮合作星火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