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学者在港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2-07 09:15:09

新华社香港12月7日电 (记者丁梓懿)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山大学、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崇学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6日在香港举行。内地及港澳多位与会人士认为,港澳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为主题,来自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专家学者、政商界、新闻出版界人士等5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湾区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嘉宾们积极献言献策,从体制机制创新、理论构建等方面提出见解。

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部长李鲁建议,构建粤港澳跨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平台,聚焦大湾区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融通古今中外的知识、方法和智慧,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创新性理念和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学界坚实的理论支撑,大湾区建设相关创新型理念也需要向粤港澳三地民众进行广泛普及。大湾区建设的理论构建和学术推广工作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说,从根本上解决大湾区建设的法治体制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的法治新平台。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建议,澳门应继续以区域融合为契机,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化步伐,进一步推进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文创等产业发展,建设好澳门中葡平台,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