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在非企业面临野生生物保护挑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3-22 14:49:46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彭茜)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动,中非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愈加紧密。在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面临的野生生物和环境保护挑战日益显现,国际机构及政府专家21日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将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有效纳入企业文化。

当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以及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来自政府、企业、国际组织等机构代表出席会议,探讨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的作用、角色和挑战。

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介绍,野生生物保护议题已从三个方面影响中资企业在非洲的业务:第一,对企业品牌的影响,如破坏野生生物会降低企业美誉度,造成当地居民或非政府组织的反对;第二,对员工安全的影响,如在保护地周边进行开发,野生动物对员工安全的威胁;第三,融资成本,银行向企业放款时会考量企业在野生生物保护方面是否面临风险。

“我国有很多援助非洲的项目,一些中资企业员工在吃、用、携带等方面存在违反野生生物保护相关规定的行为,在出关时成为当地重点检查对象,”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在会上说,中国政府会继续从国家和民间层面加强在非洲的野生生物保护,如教育、培训援非项目员工,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亚洲项目执行主任康蔼黎提出了国际机构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保护模式,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或从林业供应链出发,或从开发项目的空间布局着手,通过政策倡导、生态补偿项目的研发,减少商业行为对自然的负面作用。

已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意识到在非洲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性。一些中国企业在会上分享了在非洲参与野生生物保护的经验。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其制作非洲象保护宣传片的经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则展示了在管道施工通过肯尼亚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时,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通过制定和执行野生动物保护规定,实现了“工程与自然互助,企业共环境和谐”。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