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踏上“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迈出什么样的新步伐?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4-18 10:42:00

中国企业走出去

新华社信息北京4月18日电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建设更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产业战略布局的同时,可能面临的投资风险或阻碍也值得关注,正所谓步子迈得大,更要走得稳。

中国企业这样“走出去”

所谓的“走出去”,实际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即通过本国企业、产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质要素走向国际市场,使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最终实现企业国际化。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历了很多重要的节点: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现阶段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中,国企、央企是投资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开拓产品/业务国际市场、占领当地市场、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增加盈利能力”等市场因素是企业“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第一大动因,政府政策位居其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当中,由于对“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投资企业以国企为主,企业来源地也主要集中在国内一线大城市。

“迈开大步”,投资不断扩展

“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与中国在空间距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区位选择。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2%;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与中国经济互补程度不同,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领域也呈现异质性。能源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产业领域;交通运输也具有重要地位,其投资规模仅次于能源类投资;此外,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电信等技术类投资也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

面对挑战,“步伐”也应更稳健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成功的同时,中国企业遭遇到的阻碍也在大幅增加。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针对中国企业或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救济调查达215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双反、反规避、保障措施。

从争议解决看,有31%的被访者提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曾遭遇程序或处罚,其中以遭遇民事诉讼和仲裁的企业较多。纠纷所涉领域主要为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纠纷。涉案最大标的在500万以下以及一亿元以上区间的最多。诉讼费用在10万-50万区间的最多。诉讼和仲裁的结果以和解、调解居多。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国情复杂多样,在为我国投资者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加大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投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政治不稳定、恐怖主义、战争、内乱、军事冲突等。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也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规则的运用中。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区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设立、投资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指引、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完善等将成为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占整体中国海外投资金额比例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实施,相信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也将迈出更大更稳的步伐。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信保成功完成承建中东电站项目出口卖方信贷保险7562万美元首期赔付

近日,中国信保为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中东地区某电站项目支付保险项下首期赔款7562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