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应积极参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谭博文 2016-06-17 10:50:00

图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14日举行的首期中关村一带一路大讲堂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周懿 摄)

图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14日举行的首期中关村一带一路大讲堂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周懿 摄)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李晓慧)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14日举行的首期中关村一带一路大讲堂上对中国在东盟投资形势做出了分析,并针对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提出建议。

许宁宁指出,日益增长的中国对东盟投资得益于双方开放的贸易关税政策,以邻而居的合作区位优势,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以及双方应对当前经济增长缓慢的现实需求。尤其是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签署使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过去的13年间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率,在2015年达到4722亿美元,比2012年的贸易额增长9倍,充分体现了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

许宁宁透露,即将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中国东盟峰会将发表一个联合公报,规划今后25年中国和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东盟经济共同体于2015年12月31号宣布成立,该共同体致力于缩小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消除一些东盟国家为保护自身产业设置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这些贸易壁垒的消除将给中国企业在东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创造更舒适的发展条件。

此外,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可以利用东盟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东盟的持续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得益于外部国家的支持。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来规避一些国家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设置的贸易壁垒。

许宁宁为想在东盟投资发展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在东盟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好中国与东盟达成的各项合作共识,包括《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以及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和三亚宣言等。

二、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中国和东盟双方之间的产业合作是目前增进双方经济合作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有效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需要。他同时提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一定要区分新老市场,因为不同国家的市场开放程度不同,需要注意一些国家为保护自身产业发展设置的贸易壁垒。

三、中国企业跟东盟合作既要做实又要做广。不少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是资源性开发、工程性项目,而东盟当下最需要的是高科技项目。

四、中国企业坐在国内等不来商机,应深入东盟国家的当地深度调研,通过各个行业商协会与当地政府洽谈对接,走进东盟去寻找商机。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粮仓”握手 共享发展机遇——河南加快与东盟粮农合作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