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利用口岸经济区打造中越产能互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6-23 10:12:00

图为在越南首都河内,工人在雅迪电动车工厂内组装电动车

图为在越南首都河内,工人在雅迪电动车工厂内组装电动车

新华社信息河内6月23日电 (记者乐艳娜、闫建华) 越南芒街口岸的清晨,大排集装箱货车正等待清关。装运货物的货车即将前往与此一河之隔的中国广西东兴,进而进入广东乃至整个中国腹地;空车则前去东兴或更远之地,将所需机械设备、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越南。

据悉,芒街是越南与中国广西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四个地区之一。越南方面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芒街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30亿美元,服务和零售总额近16亿美元。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跨境经济合作区已成为“一带一路”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规划对接的着力点之一,是两国产能合作的示范区域。芒街所在的广宁省,依靠这些政策利好与自身陆地和海上口岸兼备的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为外企特别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

已在芒街建厂的纱线厂商、来自中国的天虹集团旗下的天虹银龙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来到公司,作为中越员工宿舍楼的高层建筑首先映入眼帘,厂房位列其侧,集装箱货车就停靠在厂房旁。公司董事长王义勇介绍说,每天需要约14辆集装箱货车才能将工厂当天生产的质检合格、摆放整齐的棉纱“消化完”。

目前,天虹银龙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芒街建成5个工厂,年产纱线15万至18万吨,用工5000余人。此外,在芒街的海河县还建有两个纱厂,用工2500人,年产纱线8万吨。加上公司2006年在同奈建成的第一批厂区,天虹集团在越南共有125万纱锭,占越南国内纱锭总规模的15%;纱线总产量30万吨,占越南国内纱线总产量的43%。

“选择芒街,主要有两个原因,”王义勇说,一是作为口岸经济区,芒街距离广州仅有800公里左右,距离厦门也只有1200公里,靠近主要纺织服装市场能够快捷地对市场做出反应,有助于占有市场;二是广宁省将天虹集团作为战略投资商所给予的政策优惠和帮助,对于天虹非常重要。

在芒街迅速投产后,2015年,天虹集团又从广宁省政府获批占地3300公顷的工业园区用地,并将投资10亿美元,兴建纵向一体化的纺织产业园区。未来,天虹集团计划在越南发展成为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的一体化企业,而整个园区将成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国内辅料生产企业表达到园区建厂的意向。

在天虹工业园区建好并投产的两个厂区里,先进的设备高速运转,仅有的几个工人只是在调适设备。王义勇说,目前在越南使用的机器多为非常先进的“中国制造”。

王义勇说:“天虹在中国国内有175万纱锭,在越南有125万纱锭,这不是简单的企业转移,而是各占‘半壁江山’的产能互补,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产能合作。”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中国经济问答”系列之七: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