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助力世界大势未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8-23 09:18:00

 

中国经济

新华社信息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傅云威、谢鹏中国经济表现如何,发展趋势怎样,究竟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减分项还是加分项?随着中国作为主席国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临近,这些问题更加受到全球经济界的关注。

鉴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不少专家和机构认为,尽管短期经济数据上下波动,但在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面未变,且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局未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助力世界的大势并未发生改变。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一些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工业生产、消费、投资等关键领域有所放缓。

对此,日本政策研究研究生院大学副校长角南笃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数据趋缓的阶段肯定会到来。

角南笃打比喻说,经济转型期需要减速,因为高速奔跑的状态下无法实现“转弯”。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正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新技术、新项目,从而依靠创新实现长远增长。

与角南笃的视角类似,一些机构认为,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大而化之,而要用心洞悉近年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内部发生的变化。

高盛上周发布的市场报告认为,在分析判断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努力成效如何时,应更多关注具体的微观证据,而不宜纠结于传统的宏观数据。

报告说,从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中国向“新经济”转型颇有成效。

在报告中,高盛依据过去10年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变化指出,中国经济正从投资、制造和出口型为主的“旧经济”向消费与服务型为主的“新经济”转型,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朝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变化同样引起了权威机构的注意和肯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法国英士国际商学院上周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的排名比2015年提高4位,首次跻身世界前25位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行列。

报告说,中国在“创新质量”指标中名列第17位,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这一指标排名的领头羊。中国的进步反映出中国的创新表现不断改善。

即便是针对短期内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些机构也做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把对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6.6%和6.3%。报告说,之所以上调增幅预期,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企稳,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且资金重新流向新兴市场。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说,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只看一两个月,总的来讲,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放缓,也受到一些季节性调整因素的影响,但一些数据也表明经济是继续成长的。“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他说。

角南笃指出,中国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各地方还有不少领域存在巨大增长空间,比如医疗服务、教育等领域。他认为,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能启动中国经济巨大的增长潜力。(参与记者:钱铮、包雪琳、梁淋淋)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巴西及世界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访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日前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在当前美国成为全球不稳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巴西及世界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他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投资来源。

巴西专家: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巴西因斯珀教育研究所经济学教授罗伯托·杜马斯近日接受采访表示,中国承办本届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意义重大,体现出其在全球议题中,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和经济稳定方面日益凸显的关键作用。

5%左右的目标“能够实现”:夏季达沃斯论坛嘉宾看好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

面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怎么了”成为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受访嘉宾普遍表示,2025年中国经济“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是能够实现的,来自中国的确定性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注入信心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