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跨越初级阶段中拉合作开始“华丽转身”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1-09 10:52: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林如萱) 目前,“产能合作”“提质升级”“新动能”“新时刻”等词汇常见于中拉关系相关表述,正在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论坛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拉合作正在跨越传统上以贸易为主导的模式,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对过去十几年的中拉关系作出了高度评价。“中拉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是建立在过去十几年中拉贸易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雷耶斯对记者说,“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15年中智双边贸易额318.85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3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进口185.94亿美元,下滑11.6%之多。

智利的例子是中拉经贸关系的一个缩影。受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黄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中拉贸易额从2014年的2690亿美元下滑至2015年的2365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

但是,在双方的务实努力和积极探索下,中拉贸易越来越多元化。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长期稳定的需求,拉美国家越来越多的高端农产品正在进入中国市场,这也使中拉贸易结构更加合理。

与此同时,投资正成为中拉合作中越来越活跃的领域。根据中国贸促会提供的数据,2015年中国对拉美地区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21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

“中国和拉美加勒比进行整体合作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实质性、趋势性的变化,拉美多国急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对外合作新倡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姚淑梅说,这意味着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拉美加勒比地区需要外部技术和资金这两个长期趋势之间有很大的契合度,也是中拉合作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当中国和拉美各国越来越务实地探索在拉美地区开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农业、工业等领域投资合作的同时,阿根廷二月三日大学亚太和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胡安·莫内塔建议,拉美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具体的项目开展,一方面学习中国和亚洲国家在基建、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一方面推动拉美和中国企业的互相了解和融合发展。

“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也许我们并不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但是我们需要宝贵经验,从这个基础我们去谈中拉产能合作也许会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莫内塔说。

雷耶斯特别强调以创新的思维和更宽广的视角来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中拉关系,寻找利益契合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2010年第一届中拉智库论坛举行时,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基础,比如如何改善贸易关系,但现在,我们探讨未来10年、15年的中拉关系,探讨这个世纪前50年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走。”

雷耶斯说,中拉关系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地平线上,双方正在用战略眼光去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

对此,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王萍认为,从长远来讲,中拉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双方之间的了解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人文交流是中拉合作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的短板。

第三届中拉智库论坛以“中拉合作新时刻——开拓进取,共创未来”为主题,160多位中拉专家学者就开拓产能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建设中拉论坛、建设中拉智库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关推荐
外交部:中拉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针对有外媒称中美在拉美地区的“竞争”加剧,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月18日表示,中拉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受到拉美民众的广泛支持。拉美各国有权利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合作伙伴,各方都应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拉美国家。

国际观察|中拉经贸合作为拉美经济增添动力

2024年,尽管高通胀、极端天气和美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带来不小挑战,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在动荡中展现出韧性。与此同时,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发挥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契合等特点,为拉美经济发展增添重要动力。

瞭望丨东南亚的中国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携手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