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外媒称中美在拉美地区的“竞争”加剧,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月18日表示,中拉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受到拉美民众的广泛支持。拉美各国有权利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合作伙伴,各方都应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拉美国家。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对华经贸合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增添重要动力。
2024年,尽管高通胀、极端天气和美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带来不小挑战,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在动荡中展现出韧性。与此同时,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发挥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契合等特点,为拉美经济发展增添重要动力。
正值中秋假期,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近1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展台被挤得水泄不通。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美食、护肤品和文化纪念品成为市民抢购的对象。
中拉合作是双方的自主选择、符合双方需要,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中国将持续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在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之际,应外交部邀请,由25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驻华使节、机构代表和媒体记者等组成的代表团于4月22日至25日访鄂,感受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探索中拉合作新机遇。
中拉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为拉美国家化解经济困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拉美公共交通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低碳、便捷、智能的出行方案。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柴瑜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共谋发展的道路上,中拉合作前景广阔,或可发挥积极的全球示范作用。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7日表示,3日以视频方式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是拉中合作不断深化的又一座里程碑。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将于3日以视频方式举行。2014年7月,中拉共同宣布建立中拉论坛,开辟中拉整体合作新途径。7年来,论坛蓬勃发展,已成为汇聚中拉各界友好力量的主要平台,为深化中拉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家认为,拉美经济复苏主要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多国加速复工复产等因素推动,短期仍将受到疫情影响,长期则面临债务高企、结构性问题等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中拉经贸合作亮点频现,成为拉美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4日说,近年来,中拉经贸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发展势头,目前已全面恢复并超过疫前水平。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携手,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经贸合作,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合力挖掘数字经济和科技等新兴领域增长潜力,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拉丁美洲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共赢局面,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的技术、经验与投资能继续帮助拉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近年来,拉美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源研究机构雷斯塔能源公司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拉美地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有望从目前的49吉瓦猛增至123吉瓦,增幅高达150%。拉美多国政府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并提出绿色复苏的相关计划与倡议。
近期拉美多个经济体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地区整体经济呈现缓慢回暖态势。拉加经委会呼吁地区国家在促进贸易、扩大基建及数字化合作等方面加强协调发展,明确共同发展目标,推动关键行业实现区域协同增效。
美洲开发银行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区域经济体大约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用于基建发展,只相当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一半左右。
新华丝路28日在京发布“一带一路”热点报告之《新冠疫情对拉美经济及中拉经贸合作影响分析》。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对拉美经济整体均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导致短期中拉经贸合作项目受阻,但得益于中拉经贸互补性,中拉经贸合作中长期仍存在机会。
显示 4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