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PPP成“一带一路”基建投资亮点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志兰 2017-03-10 09:46:00

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除了政府直接投资以外,加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合作模式格外重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如何引导PPP与“一带一路”项目更好对接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多位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环境不稳定,法律制度不健全,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诸多风险。致公党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报送的提案中建议,我国企业应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和具体项目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配,并制定一套合理的项目风险分配流程,动态管控,促进项目平稳实施。

PPP模式将成“一带一路”基建投资一大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近日表示,发改委会同多个部门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在沿线国家推广PPP模式。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会步入密集落地期,以PPP模式参与项目合作将成为一大亮点。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介绍,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一带一路”参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意愿强烈。近年来,中国交建先后承建的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PPP项目、巴基斯坦第一风力发电项目,中国港湾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口二期SOT(建设期补偿-运营-转移)项目等都取得了初步成功。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PPP模式是基建企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近年来,EPC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为获取更高的利润率,越来越多的大型基建企业着手向产业链上游转型,介入项目投资环节,并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PPP已然成为中国基建企业参与海外工程市场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PPP模式有助于弥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若保持现有增长势头,到2030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将超过22.6万亿美元。若将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成本考虑在内,这一预测数据将提高到26万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曾表示,大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周期和回报收期都比较长,要研究通过扩大直接融资、开展PPP合作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有专家指出,PPP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资金缺口,更在于提升公共产品管理的效率和资本配置的效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

“一带一路项目PPP模式需警惕五大风险

针对企业以PPP模式进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风险,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访时说,“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的法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尽量吃透东道国现行法律,设计定制化的方案;有的区域政治不稳定,也要预估相关的风险,还有管理、技术等风险因素。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PPP中是相对优势的联合,政府要考虑规划和相关公共政策的风险,企业则要更多考虑运营实施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走出去并非易事,汇率、资本管制、信息不对称以及所在国的政治风险都是存在的。”

分析师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一带一路”PPP项目建设的跨国界、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合同复杂,面临的风险会更大。主要可以归纳为:政治风险、融资风险、汇率风险、建设风险和运营风险。

海外PPP基建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风险分类

概述

具体风险因素

政治风险

因东道国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政局不稳定、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给投资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战争、内乱

国有化、取消、扣押、没收

政府换届并出台新政策、法律变更

政府不作为或负面作为、不遵守甚至终止合同、不支付费用、官员贪污腐败

融资风险

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的规划而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

融资可得性风险、融资结构合理性风险

汇兑风险

由于汇率变动影响其投资收益增减变化的风险。

交易、折算等风险

建设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

完工风险

设计变更风险

运营风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

运营维护成本变化风险

 

收费调价等市场风险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PPP模式下,工程企业由以往单纯的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商、承包商和运营商并重的角色转变,风险对PPP项目的影响也扩展到了更多环节,特别需要注意运营风险。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PPP法律专家魏士荣介绍,基础设施定价调价、公众反对、客流量风险、运营服务质量、市场需求少、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等都是PPP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代表委员建议五方面防控海外PPP基建项目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各类风险层出不穷,但只要准备充分、科学防范,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首先,充分开展尽职调查,识别潜在风险。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喻新强建议,应根据“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所在国特点,全面梳理评估潜在风险,科学高效决策,严格进行法律、财务、税务、技术等尽职调查,有效防范法律、财务、廉政等风险。

“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之前,要充分了解东道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政治理念、各政治派别、对国外投资者的政策等。除了与政府建立密切联系外,还要密切关注投资项目所在地各种机构如环保组织、工会、当地社区、媒体等的诉求,运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分析。”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守清表示。

第二,利用保险工具,降低自身损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洁表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均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

第三,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拓展融资渠道。业内人士指出,应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作用;支持和鼓励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私营部门等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此外,PPP资产证券化也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的一种趋势。

第四,做好合同管理,建设专业化律师团队。致公党中央的相关提案指出,政府要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合作,有效发挥专业机构在PPP项目的评估论证、方案设计、资产评估、财务测算、法律界定、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项目的科学决策和专业管理。PPP项目涉及风险承担主体较多,除了地方政府及项目公司,还涉及承包商、运营商、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有待建立成熟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完善项目的调价机制和退出机制,风险分析和管控将会贯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

第五,加快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风险大、技术复杂、困难多,对企业综合理能力、投融资能力、项目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以及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重视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储备,为承揽PPP项目积累经验,提供智力支持。

致公党中央的相关提案指出,建立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专业咨询机构等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丝路软件城高科智慧智造园首栋封顶

4月22日,西安高新区丝路软件城重点建设项目高科智慧智造园项目迎来首栋封顶。

中企投建乌兹别克斯坦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由中国能建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葛洲坝海投公司)投资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洛奇储能项目25日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开工的外商投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成功落地实施。

中企建造水上高架助马新两国互联互通

蒙蒙细雨中,工地机器隆隆作响,连接马来西亚柔佛州与新加坡的跨国轻轨项目——柔新捷运系统(RTS)水上段高架的建设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