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昆明4月25日电(记者侯文坤)得益于云南昆明至河口准轨铁路全线开通,今年以来,河口口岸中越铁路国际联运势头喜人,截至3月20日运量达8.97万吨,货物包括铁矿、氧化锌粉、硫磺和化肥等中越两国的优势产品。
有关人士认为,作为我国积极推进国际铁路互联互通的成果之一,滇越“新”通道推动了沿边地区交通运输结构的升级,对其密切中越经贸往来前景看好。同时,该铁路运营还有局限,在优化国际铁路物流中存有若干短板,需要在下一步推进国际铁路互联互通中完善相关工作。
――山腰站服务“一带一路”焕发新活力
山腰站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中国云南省河口县境内,这里是中越铁路联运的交接点,既有新建的标准轨,又保留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滇越米轨的一段,历来是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窗口。
“大约从2000年开始,山腰站开行国际货运班列数量逐步下滑,甚至一度停滞。直到从昆明到河口的准轨铁路全线贯通,这里才焕发了新的活力。”车站站长车楠说,去年经山腰站开往越南的中越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实现运量36.64万吨,较2014年增长102.88倍之多,其中进口10万吨,出口26.64万吨,呈现“井喷式“增长。此外,去年通过昆明至河口铁路准轨整车和集装箱的河口口岸公铁联运达90多万吨。
车楠说,得益于昆明到河口准轨铁路在2014年底全线贯通,于1910年建成通车的滇越米轨铁路也焕发了新的活力。今年以来,这条滇越“新”铁路通道的国际联运势头依旧喜人,截至3月20日,运量就达到了8.97万吨,货物包括铁矿、氧化锌粉、硫磺和化肥等中越两国各自的优势产品,形成有效互补。
“该铁路穿过的红河州是云南省矿产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通过铁路走向国内外。”昆明铁路局开远车务段货运营销分中心负责人李建说。铁路对两国外交、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收益正在显现。
――滇越“新”通道促沿边运输结构升级
昆河准轨铁路的贯通让中越边境河口口岸首次接入了全国准轨铁路网。在车楠等人看来,滇越“新”通道实现了中国准轨对接越南米轨,再借越南米轨与当地公路、海运构建成“公海铁”联运体系,形成辐射东南亚、南亚的物流渠道。
“去年对山腰站来说是‘再出发’的一年。”车楠说,目前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已经形成了准轨和米轨铁路并用的运输格局,与公路运输也形成了较好的衔接,边境贸易日渐升温,在铁路运输的助推下,一批国际物流园区、商贸中心也纷纷在此落地。
与此同时,在铁路货运改革的大背景下,由沪昆—盘西—威红—南昆线的滇东北循环快运、成昆—广大—成昆—广昆线的滇西往返快运和成昆—昆阳—昆玉—玉蒙线的滇南往返快运三条货物快运线构成的云南省城市物流圈格局也已成型,滇南地区也已进入铁路物流网络。
为国际货物运输组织,昆明铁路局还推出了米轨直通国际联运、准米轨整车换装国际联运、集装箱国际联运和公铁联运4种国际联运方式,结合地区物流现状,开展跨境运输,为国内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大宗物资运输开辟便捷的通道。
昆明泛亚交通物流研究院院长刘金鑫说,在过去,中越两国物资交往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但由于云南山区公路在运输安全、时效上都缺乏保障;而在越南,米轨铁路建设年代久远,运输能力日渐削弱,公路和海运就自然承担起了越南运输的主力。“可以说,滇越铁路一定程度缓解了过去两国传统物资交流模式的弊端,在物流时效性、成本控制、效率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刘金鑫说。
――优化国际铁路物流还需补齐若干短板
滇越“新”通道是规划中的云南省多条出境铁路之一,也是率先与境外铁路网络对接的。依托国内城市铁路物流圈和越南米轨,有学者认为昆河铁路的作用还将逐步放大,不过该铁路的局限性也较明显,反映出中国在推进国际铁路互联互通中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完善和重视。
由于历史原因,越南、泰国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多使用米轨铁路,窄于中国的标准轨铁路。这客观上消减了滇越“新”通道国际联运的运输效率。李建说,区域铁路网络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地区、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各国相关的技术标准、操作流程还不能完全相互兼容,需形成一个相互认可的、统一的标准,让铁路运输网络更加顺畅。
刘金鑫说,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包括铁路在内的区域交通互联互通,这过程中的协调对话机制及其发挥的作用很重要。以现有的大湄公河区域铁路联盟为例,借助类似平台,建议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整体谋划、逐步实施,先形成区域内路网规划,再根据项目的实施条件,按照轻重缓急,稳步推进实施;二是规则先行、建立机制,借鉴铁路国际组织的成熟经验,尽早形成区域铁路联盟的议事规则和运作机制,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三是着眼于未来铁路网联通后客货运业务,着手开展铁路联运规章、清算办法等规则的制定,为优化国际铁路客流物流奠定基础。
还有专家表示,应补齐铁路基础设施和沿线工业、产业布局的不足,为国际铁路物流提供动力保障。昆明铁路局表示,一些沿边地区铁路网络覆盖水平依旧较低,而这些地区往往也是建设成本高、资金筹措难的地区,需加大资金保障,改变货物和客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状况,促进多种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对接。
有观察人士还指出,单纯依托铁路还无法在沿边地区形成“聚集效应”,还要依靠沿线旅游业、工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充分激活铁路通道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便是边境旅游,利用旅游合作、带动经济往来。要做好前瞻性的规划,亟待尽快建立跨境旅游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稳定地保证政府间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项目的执行。通过旅游业将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边境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贸易、投资活动,形成更多的沿线产业,与国际铁路物流相互促进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