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五百海外学人携创业创新项目赴杭州谋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1-09 10:25:00

新华社信息杭州11月9日电 (记者马剑、商意盈) 致力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杭州再次向海外留学人才发出邀请。“2016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8日开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海外留学人才带着480多个创业创新项目赴会洽谈对接。

参会海外留学人才中,有博士338人,硕士136人。海外工作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147人,20年以上的90人。他们带来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制造业、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80%以上的项目属于省、市重点发展的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健康环保、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产业项目。19个有创业或合作意向的高端外国专家(非华裔)及组织、国际猎头机构、知名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携项目参会,更加彰显此次大会的国际化主题。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菊火说,杭州将为海外项目落地提供需求为导向的配套服务。“一枚种子落地后,我们更要做好园丁,让海外人才在杭快乐创业、安心创业。”

同期发布的“杭州人才新政22条”颇具“含金量”。根据新政策,杭州将向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硕士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杭州市高级人才租赁补贴提高至每月1500元,每2年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自2009年起已举办7届,累计邀请318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携带洽谈项目3678个,其中杭州市累计签约项目755个,签约金额102亿元,直接引进人才1050人,落地项目539个,项目总投资77.9亿元。

相关推荐
解开这座“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的生态密码

9月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闭幕。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的见证下,杭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杭州市临安区被授予“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称号。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首次落地亚洲,为何选择杭州?获得“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荣誉背后,杭州又有哪些生态密码有待解开?

机场公安推出政务服务站 杭州机场航站楼内可办55项业务

杭州空港大厦C座2楼,临时通行证自助制证机、驾驶人体检拍照等设备整齐排列。这是浙江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推出的“公安政务服务站”,近日正式进驻杭州萧山机场航站楼派出所。在这里,企业可享33项空防业务“门口办”,个人可凭身份证办理22项高频业务。

“幸会·巴西”杭州传统工艺创新展在里约热内卢举行

“幸会·巴西”杭州传统工艺创新展6月3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议会蒂拉登特斯宫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