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亚行:到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预计达26万亿美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3-01 14:34:00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1日电 (记者申铖) 记者2月28日获悉,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若保持现有增长势头,到2030年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超过22.6万亿美元。若将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成本考虑在内,此预测数据将提高到26万亿美元,即每年1.7万亿美元。

报告称,此项每年1.7万亿美元的气候调整预测数据较2009年预测的亚行基础设施投资需求7500亿美元翻了一番。将气候相关的投资纳入考虑范围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而亚行表示,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地区可预见性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将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此外,与2009年相比,报告涵盖的亚行成员体由32个上升至45个,2015年与2008年的不同价格水平也能对该数据增长作出合理解释。

近几十年来,报告中所涵盖的45个成员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经济增长迅速,贫困现象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显著差距。

亚行行长中尾武彦表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远远超出了当前供应水平。亚洲需要全新升级的基础设施,以制定质量标准,鼓励经济增长,并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紧迫性的全球挑战。”

中尾武彦还称,亚行将致力于满足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由于私营部门对填补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具有重要作用,亚行将通过促进投资友好型政策、监管以及体制改革,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可盈利的备选项目。

相关推荐
博鳌亚洲论坛|专访:中国在全球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访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3月26日在海南博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创新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推动更多亚洲地区国家更快利用新技术、新能源,有效降低发展成本,支持经济快速增长。

特稿|同舟共济山海间——共建“一带一路”绘就国际合作新图景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在一个个“尽精微”的项目中取得实打实的合作成果,将“致广大”的宏伟愿景变成生动现实。

新华时评丨基建合作,打通非洲发展新脉络——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一

今年以来,中国和非洲在基建领域合作又是收获满满。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发电并网目标、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红线项目一期通车、肯尼亚斯瓦克大坝主体建设完工……中非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提升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推动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为非洲发展打通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