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投资缅甸须防范五方面风险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谭博文 2016-07-08 08:53:00

缅甸2015年财政贸易双赤字,但外国直接投资在增长。法国科法斯集团2016年1月对缅甸做出的风险评估认为,2016年缅甸经济将保持有活力的高增长态势。有关专家指出,中企在缅甸投资,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应从做好细致的项目风险评估、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熟悉当地法律等五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缅甸的投资环境仍相对落后。

缅甸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电力,能源成本较高。亚行数据显示,缅甸在运输效率以及基础设施质量上的得分在全球155个国家中名列第129位,在东盟国家中也处于末尾。

——薄弱的政府管理和政策法律的不确定性。

缅甸政府缺少管理经济的经验,财政赤字、通胀高企等长期困扰缅甸经济。缅甸目前正在致力于市场化的改革,如果缅甸在控制通胀、保持汇率和资本流入稳定以及信贷合理增长方面出现失误,将导致经济出现动荡。而且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税收法律的缺位和不清晰,将会给外资和私营部门的投资造成伤害。

——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民族宗教冲突。

2015年11月大选之后,利益的变化和争夺会使缅甸可能出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大规模分化组合,政治斗争将变得更加激烈,民族问题和宗教冲突的解决将更加困难,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缅甸的民主化进程。

——缅甸偿付能力不足。

中国出口缅甸的铁路机车车辆、船舶、电站设备、桥梁码头设备、汽车、农机等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多数提供卖方信贷。近年来,由于缅甸国际收支失衡,偿付能力下降,无力支付到期货款,且缺少有效追偿渠道。

受缅甸《外国投资法》限制,部分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仍不向外资开放。人力资源方面,本地装修工人月薪约合1000余元人民币,但技术几乎空白,一到5点就下班,绝不加班,目前其工人队伍中仅30%是缅甸人。缅甸还没有一所技工学校。

从税收体系、投资便利性、基础设施和行政效率四个方面看,缅甸社会环境较以前有所改善,政府逐渐从多方面改善商业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但缅甸投资环境总体仍处于落后状态。中国企业在缅投资,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实效,避免过度宣传:

一是做好细致的项目风险评估,重视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议企业积极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同时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矿业企业应重视和谨慎处理群众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以防发生示威抗议和冲突事件,扰乱企业建设、生产和经营。

二是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谨慎选择投资模式。缅甸为佛教国家,和尚在缅甸的社会地位最高。中国企业及个人在社交和商务场合对和尚必须优先礼让。在处理与当地工会的关系时,可聘请企业在缅合作伙伴或当地有声望的大和尚与工会组织进行沟通。合资是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的最好发展战略,通过合资的方式中方可以学习如何与当地人做生意,减少在缅甸投资的许多风险。

三是熟悉当地法律,充分考虑各类风险。缅甸法律体系整体较为落后,2011年以来,缅甸议会加快修改旧法、制定新法的速度,至今已修改完善和新制定了100多部法律。企业来缅甸开展经贸合作,须严格按照缅甸2012年11月颁布的《新外国投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会,以期降低经济政治风险。缅甸缺乏高效的税务系统,给企业瞒报收入、“合理避税”提供了空间。缅甸政府正在大力整顿税收,追征欠税。中资企业若坚持“合理避税”,将损害在缅信用。

四是缅北局势紧张,需重点防范武装冲突风险。缅甸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长期存在,各种类型恐怖活动不断,对中资企业及人员在缅甸开展投资项目合作带来不利影响,中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驻外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防患于未然。缅甸劳动援助机构为缅甸劳工部,联系电话为:0095-67-430087。

五是注意疾病防范。

缅甸整体医疗条件较弱,来缅甸工作人员应注意饮食卫生,采取措施减少蚊虫叮咬,防范疟疾、登革热等疾病。

相关推荐
中国政府援缅第九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物资运抵交付

中国驻缅甸使馆4月26日发布消息说,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第九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物资当天运抵仰光。中国驻缅甸使馆参赞欧阳道冰、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进行了交接。

缅甸媒体代表团开启“诗意中国西部行”

为增进缅甸媒体对中国西部地区的了解,促进中缅民心相通,4月23日,来自缅甸5家媒体机构的代表在昆明市开启“诗意中国西部行”2025年上半年缅甸媒体来华参访活动。

中国援缅卫生防疫队临时实验室投入运行

4月21日上午,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实验检测组在缅甸曼德勒一所学校内顺利完成临时实验室搭建,并正式投入运行,实验室投运当日即开展首批样本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