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吉林实施向东向南开放战略融入海洋经济圈

2016-01-29 11:11:00

新华社信息长春129日电(记者褚晓亮、姚湜、段续)向东,由珲春入海,联通东北亚各国;向南,自丹东对接,融入环渤海经济带。身处内陆却沿边近海的吉林,通过扩大向东向南开放,东拓南进、两翼齐飞,老工业基地开放新格局正在构建。

 一条新的北粮南运通道也在这里打通,经珲春发往朝鲜罗津港再转运上海,缩短了内贸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我国第三条北粮南运通道。

  以珲春为中心向东,国际通道不断贯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的陆海联运航线开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延伸至日本舞鹤港。

对“东进”的“桥头堡”珲春来说,去年九月份吉图珲高铁的开通更是一件“大喜事有了通道建设的“线”,区域发展的“面”也不断铺陈开来。珲春成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包含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创业孵化和销售推介在内的四大平台,国际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韩国浦项、韩国现代等跨国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东进如火如荼,南拓方兴未艾。吉林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将加快推进面向环渤海开放,打造向南开放的窗口。

南拓之路,通道先行。贯穿吉林通化至辽宁丹东的高速公路开通,行车时间由原来的6个多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通丹铁路通车,大宗货物入海更加畅通方便。通道建设让通化市成为吉林省距离渤海最近的“近海经济区”,和丹东港互动更加频繁,更积极地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

如今,吉林省以长春和吉林为直接腹地,以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三市)为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开放窗口,以通化、白山为参与环渤海经济带、联系京津冀经济带的支撑,五个组团协同发展,形成了点状、线状、面状分层级的发展格局。长吉图区域由东北亚地理中心向经济中心迈进的步伐,正沿“东进南拓”“借港出海”的对外开放之路加速而行。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更大力度!中国稳外资20条发布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2月19日对外发布,从4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

新华社经济随笔:“山口”跃上“风口”,边疆小城活力从何而来?

千百年前,驼队逶迤跋涉;千百年后,班列呼啸奔驰。时代的快车,如何改变一座边城的命运?边疆地区,如何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在新疆阿拉山口市,我们寻找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