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认为:东盟共同体实现区域一体化仍有相当距离

2016-01-25 14:18:00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陶虹)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蓝皮书: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4-2015)》23日正式发布。

报告认为,当前,东盟共同体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建设已经取得成效,但要真正达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实现区内政治安全同盟构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社会文化资源整合,仍存在相当距离。东盟成员国政治制度多样、发展阶段不同、意识形态各异,加上内部合作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均会制约这一区域性制度安排的实际效应。因此,未来东盟共同体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报告》主编、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在23日的报告发布会上,代表研究团队对2015-2016年东南亚政经形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2016年,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东盟经济将保持弹性,各国经济增速预计将略高于2015年,但中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明朗。

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已宣布正式建成。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对中国的战略选择提出建议:今后要注重东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地位的提升,把握区域生产网络调整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同时,重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风险管控,并关注美、日等大国对东盟战略的调整。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粮仓”握手 共享发展机遇——河南加快与东盟粮农合作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