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16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发布

2016-04-22 08:11:39

今年4月,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扩区、挂牌一周年。为客观评价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情况,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于4月21日发布《2016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

详情垂询:(010)63072047/63074836。

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承担新华社经济信息服务业务的主体,作为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开创者,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领域最广、产品种类最全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之一。

  总篇:自贸区扩区一年亮点频现 未来创新重在制度协调

《2016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包括一个总篇和四个分篇,共计4万余字。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自贸试验区扩区一周年调研组广泛采访了区内企业、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等,针对自贸试验区挂牌、扩区一年来的总体发展情况、主要创新举措及亮点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就未来制度创新的着力点提出建议。

总篇报告认为,一年来,四个自贸试验区按照各自方案和总体定位,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对外开放等领域积极探索,尤其是在负面清单投资管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举措效果明显、亮点频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这些创新探索中,部分属于中央事权,需要得到国务院或相关部委授权才能复制,但也有部分属于地方事权,其他地区可直接借鉴。

在对四个自贸试验区进行综合评估后,报告认为,下一步自贸试验区需要在建立与“负面清单”相配套的行业性规范、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法治保障等方面深入探索。

此外,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的分篇报告中,调研组还结合四地发展特点,重点围绕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粤港澳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等领域进行调研评估,并建言献策。

  上海篇:制度创新进入新阶段 金融改革需加快落地

2015年4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与其他三个自贸试验区相比,上海自贸试验区具有先发优势,自贸试验区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已有所体现。扩区一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和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都推向了新的阶段。但试验时间越长,运行中暴露的问题也可能越多。我们认为,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改革措施落地、政策协调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广东篇:改革纵深推进 打造面向港澳自贸新高地

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运行一周年。一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广州南沙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片区在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增强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功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一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智慧口岸”建设、与港澳法律合作、联合办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展望未来,广东仍需在进一步对接国际规则、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进一步加大法治创新力度等方面发力。

  天津篇: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企业为制度创新点赞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北方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不仅承担着改革开放政策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还担负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挂牌一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采用自主制度创新清单的方式使创新举措落到实处,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自贸试验区便捷、高效、专业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航空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对政府服务的评价较高。自贸试验区“管家+专家”式政府服务、“一颗印章管审批”等举措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但在贸易便利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以达成3到5年内建成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目标。

  福建篇:试验效应外溢 对台特色凸显

围绕“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海丝’开放合作新高地”战略定位,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复制推广上海经验基础上,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投资体制改革等各项重点试验任务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将区内经验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取得良好的外溢效应。自贸试验区还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在对台贸易便利化、吸引台资落地、两岸金融合作和人员交流往来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同时,深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报告认为,未来福建自贸试验区需要在对标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大胆改革创新。

相关推荐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如何更好互联互通

由新华通讯社与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与互联互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各界专家、企业高管对中国-东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中国-东盟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应携手共建超大规模市场,共享发展红利。

2024: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最强音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前行的,是持续活跃的经济信息国际传播活动。2024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协助各类传播主体开展了387次经济信息全球传播,通过英、法、德、日、韩、泰等十多种语言,面向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地区落地,实现平均每条信息被625家次海外媒体渠道刊载的传播效果。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年来交出亮眼成绩单

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84项,占总任务的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