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金融创新制度框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10 16:14:00

 

上海自贸区的航拍照片(2016年9月21日摄)

 

上海自贸区的航拍照片(2016年9月21日摄)

新华社信息上海1月10日电 (记者姚玉洁、周蕊) 记者10日获悉,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多以来,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创新制度框架、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以及支持金融创新、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还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10日在上海自贸区第七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上海全面总结了自贸试验区设立三年来开放创新的成果,总体达到预期目标。其中,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目标,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未来四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决胜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金改40条’,做好‘三个对标’。”金兴明说,一要对标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二要对标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加快形成更加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的能力;三要对标国家战略和金融改革开放总体部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强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上海同期还公布了15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聚焦“金改40条”发布以来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创新试点成果,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行在华首个绿色金融债券,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首批3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首笔自贸区柜台债成功发行、首批合资券商在自贸区成立等。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