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王旭东:敦煌莫高窟打造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国际平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8-22 10:08:00

新华社信息兰州8月22日电 (记者张钦、张玉洁) 在此间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王旭东说,敦煌研究院应成为敦煌学研究和石窟保护研究的国际平台,为中外学者提供研究条件。

作为莫高窟的守护者,敦煌研究院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王旭东说,敦煌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敦煌石窟保护面临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威胁问题、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方式问题,都需要积极应对。

王旭东表示,敦煌研究院将继续保持并扩大国际、国内合作的力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怀,与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并守望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一方面,敦煌研究院正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敦煌石窟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正在完善。未来10年,敦煌研究院将完成300个重点洞窟的数字化工程。敦煌研究院还将以“数字敦煌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充分分享敦煌石窟的数字化资源,将其开放给中外学术界研究。

另一方面,敦煌研究院将在10年至15年内努力打造敦煌学研究和石窟保护研究的国际平台,吸引中外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关注敦煌、关注敦煌石窟的研究,为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与共存作出贡献。

“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提升世界遗产的开放管理水平,把一个真实、完整的敦煌石窟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王旭东说。

相关推荐
300余名中外专家在京共商数字遗产保护与发展

从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遗产展示共享应用,到三星堆博物馆数字文旅互动体验……1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展厅内,来自各地的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的海报展示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

全球连线|尼泊尔驻华大使:千年莫高窟的灿烂文明让人流连忘返

近日,来自尼泊尔、约旦、马达加斯加、斯洛伐克等22个国家的30名驻华使节和高级别外交官走进甘肃省兰州市、敦煌市,了解兰州市及河西走廊五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交官们沉醉于壁画、塑像等艺术之美,更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手段产生了浓厚兴趣。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力量

智慧博物馆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提供“人、物、数字空间”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实现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并具有自主学习、迭代提升能力的博物馆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