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遗产展示共享应用,到三星堆博物馆数字文旅互动体验……1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展厅内,来自各地的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的海报展示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
智慧博物馆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提供“人、物、数字空间”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实现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并具有自主学习、迭代提升能力的博物馆新业态。
第十二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于11月28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
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海Ⅰ号”静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之中,迎接四方游客。记者从博物馆了解到,当前,“南海Ⅰ号”已经处于考古发掘最后阶段,接下来,船体将转向全面保护阶段,考古工作也将转向后期整理。
为了推动遗产地之间开展多样化自主互动,支持构建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共同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我国将于7月17日至19日在浙江省青田县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
日本首都圈的产业界、政府、学界合作中,出现了通过3D测绘技术来保存和利用文物、建筑的潮流。他们努力打造数字空间,以便让珍贵出土文物和重要建筑贴近民众。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其中,针对文旅行业,《建议》提出了多项相关内容,包括完善节假日制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内容。
7月28日,“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在福州朱紫坊38号古民居举行,来自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古厝的保护与利用。
在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
显示 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