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老外看春节:一个过年三十儿的澳大利亚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26 09:22:00

新华社信息悉尼1月26日电 (记者宋聃) “包饺子是必须的,而且馅料要严格按照我中国干妈的配方来,一点儿都不能走样儿,”安德烈娅·迈尔斯说春节时她会在悉尼的家里和亲朋好友一块儿包顿饺子。

这位在悉尼过中国春节的澳大利亚人有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中文名:麦舒岚,一个岚字正应了了她的出生地,澳大利亚著名的蓝山那山间氤氲雾气。

谈到中国春节,她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大年三十儿守夜,连什么日子回谁家拜年都“门儿清”。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在中国过春节时在雪中看烟花,“此言出自一个见惯悉尼海港大桥烟火表演的人口中着实令人感兴趣,她很认真地说这不是客套恭维,“那年天气冷得要命,雪花徐徐飘落,但置身人山人海里,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让人感觉特别好,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麦舒岚的中国情缘始于15年前。那年23岁的麦舒岚决定出国看一眼世界,“那时我想,这可能是我毕生唯一一次出国旅行,一定要挑个有意思的国家,我于是去了中国,它幅员辽阔,地理和人文丰富多元令人神往。”作为一名背包客她展开了中国之行,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深深爱上这个国家。

“我那时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只知道一路向西,最后坐着火车到了乌鲁木齐”,她对着瞠目结舌的记者点点头,“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胆大。那个年代还没有移动互联网,我在卧铺上几乎不敢睡觉,时刻竖着耳朵使劲儿听报站的广播。”

“可是你知道吗,总有中国人帮助你,他们能看出你迷路,会过来帮你指路,看到你饥肠辘辘会热心带你找吃的,我第一次出国勇闯中国狂野西部的旅程,全靠一路上好心人的善意。”她说,中国的好客热情和这个国家的美好让她从此改变了她的职业和人生轨迹。

悉尼大学神经科学本科毕业的麦舒岚当即就申请了悉尼科技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生课程,并作为交换生在云南和台北留学。

回忆起第一次在云南过春节,麦舒岚泪盈于睫:“大年三十儿在寄宿的干妈家里和那么多人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那一刻,他们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外国人,而是家里人。”

先后拿下两个中国相关研究生学位后,麦舒岚在2013年作为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之一发起了“中澳千禧计划”,集结中澳两国35岁以下青年领导人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多领域的项目创新,自启动以来就受到各方关注,得到了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和悉尼市政府的支持,参与相关活动的智库团体和赞助商不仅包括西太平洋银行、普华永道、SWISSE等著名公司,还包括中国文化中心、纽卡斯尔大学等各大文化教育与金融机构。

“成为联结中澳的桥梁是我的梦想,受到包饺子的启发,我想到了‘捏合’中澳两国年轻人共同创新,如今每天都在做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这可能是那个中国春节给她最好的礼物吧。

相关推荐
2025年3月澳大利亚通胀率保持在2.4%不变

澳大利亚统计局30日宣布,2025年3月该国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2.4%,与前一个月持平,略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2.3%。

四川—澳大利亚先进材料产业交流合作推介会在悉尼举行

中国(四川)—澳大利亚先进材料产业交流合作推介会24日在悉尼举行。

澳大利亚华人华侨组织呼吁加强贵州与澳大利亚交流合作

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贵商总会和“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代表团与在澳华人华侨代表23日晚在一场活动中,共同呼吁加强贵州省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