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集聚科创资源深化校城协同 安徽滁州下活创新“先手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2-13 16:54:00

新华社合肥12月13日电 (记者王菲)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政府与高校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12月12日,中国高校华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安徽滁州揭牌。作为教育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的“蓝火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继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高校山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之后、全国第三家区域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这个中心的成立将会把当前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导入滁州,并将与滁州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对促进滁州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滁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盛必龙告诉记者,促进校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将优质创新资源转化为滁州创新发展成果,滁州市着力构建促进创新资源集聚的人才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尤其是围绕公共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嫁接、创新成果评估、转化模式创新等打造高效的成果转化环境。

“科研成果只有顺利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这一平台聚集全国高校的优质科研资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说,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也是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实现高校和地方的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据悉,2016年,全国高校共获授权专利149144件,其中,发明专利获授权62296件,占获授权专利总数的41.8%。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71个,约占全国的64%。建在高校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147家,占全国总数的24.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36多个。 

高校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吸引了谋求经济转型发展的地方政府目光。

安徽滁州位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圈交汇之中,经济上享受到都市圈辐射带动红利的同时,南京与和合肥的资源“虹吸”效应无疑对滁州的经济发展不利,在这种发展格局之下,通过与高校的协同互动引才引智,抢占发展机遇,成为滁州市经济创新发展的一招“先手棋”。

近年来滁州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区域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可谓动作频频:

支持各类主体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建立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实施“院士助滁”、“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博士引进”三大人才招引行动,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开发等方式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今年9月,滁州又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达成合作,共同实施“蓝火计划”,建设“滁州-大学创新园”,在产学研用结合、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一棋下对,满盘皆活”。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快速集聚流动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15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滁州把与高校合作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流动、有效对接,搭建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相关推荐
俄罗斯将废除同英国的渔业协定

据俄罗斯政府网站20日消息,俄政府批准废除同英国政府间渔业协定的法律草案。

法国宣布政府改组后成员名单

法国总统府11日晚宣布改组后的新一届政府成员名单,其中内政部长、财政部长等7名部长留任,其他部长职位均更换人选。

希腊总理对内阁成员进行部分调整

希腊政府3日宣布,总理米佐塔基斯决定对内阁成员进行部分调整,涉及公民保护部、卫生部等4个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