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亚洲经济前景向好 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合作板块

来源:新华丝路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3-26 14:21:44

新华丝路网博鳌3月26日电(记者陈碧琪 陈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26日发布《亚洲竞争力2019年度报告》指出,亚洲各经济体已开始初步享受到巨大的一体化红利,各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韧性不断提高,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有缩小迹象。亚洲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合作板块。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下行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治理赤字和发展失衡等全球性公共风险,不平等问题引发的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亚洲、大洋洲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亚洲各经济体已开始初步享受到巨大的一体化红利,亚洲经济的成长和亚洲竞争力的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各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韧性不断提高,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有缩小迹象,亚洲区域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发展鸿沟在逐步缩小。

报告认为,亚洲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合作板块。其原因有四个。

一是美元加息进程可能减缓甚至告一段落,将减缓亚洲域内经济体资金外流趋势,有利于亚洲经济增长,有利于亚洲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由于美元持续加息和缩表,美国股市出现罕见的暴跌。这意味着,美国迫于国内经济放缓压力可能放缓加息进程,甚至可能停止加息。这会减轻美国从亚洲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的压力,有利于亚洲经济复苏。

二是亚洲域内经济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实体经济,其更多的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受去杠杆影响较小。亚洲国家中,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韩国也是以制造业产品生产和出口见长的国家。俄罗斯及西亚、中亚国家则是能源资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其他国家则多是农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换言之,亚洲经济体的经济组成成分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虚拟经济产品占比要小得多,受去杠杆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在去杠杆大潮中,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亚洲经济受到的影响较小,为经济形势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亚洲区域经济体间货币交换力度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经济体贸易融资陷入困境,各经济体对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的信心普遍产生动摇。美国最近几年对其他国家和公司的制裁也更加倚重于金融。所以,国际社会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亚洲国家表现更甚,双边货币互换十分盛行。截至2018年12月13日,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在内的30多个经济体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这就使得亚洲域内经济体间贸易多以本币结算,受第三方货币影响大幅降低。

四是亚洲一体化协调机构运作正常。五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推进亚欧经济一体化,其间,“一带一路”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综上,基于亚洲域内国家加速融合的现实可以判断,亚洲经济形势前景向好。

相关推荐
特稿|向世界传递“春之声”——从三场国际论坛看中国经济向“新”大势

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到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再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工商界代表近距离观察中国,感受中国经济迸发的“新”意和活力,探讨全球经济的前行方向,共同聚焦发展,应对时代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纵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与会嘉宾就如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展开探讨。其中,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释放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三大焦点领域。

博鳌亚洲论坛|记者手记:博鳌,听“南方”潮起

近年来,“全球南方”日益成为热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和中国”“占全世界人口大多数”“大金砖”……在出席论坛的许多中外嘉宾眼中,这一热词蕴含卓然势头和多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