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自然指数: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5-27 09:43:00

新华社伦敦5月27日电 (记者张家伟) 根据25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中国自然指数”,中国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总量在不断增加,由中国与国际学者合著的论文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自然指数由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杂志出版方发布,是依托于全球68本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到2016年,自然指数追踪的中国论文中,超过50%是由中国学者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

据增刊介绍,2016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形成该指数中最主要的中外双边合作关系,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的合作紧随其后。

不过,指数显示中国国内机构间的合作深度仍远高于国际合作。在该指数中,前56组国内机构间合作的分值都高于排列第一的中外机构合作分值。指数还显示,中国与美国科研机构合作最多,其次是德国。

在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上,北京的科研机构对自然指数的贡献最大,而且去年与其他国内机构的合作也最多。位于其后的是上海和南京。但在这些大都市之外,其他城市的科研机构也凭借自己的专长,成为实力雄厚的合作者。例如,昆明因其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一直是植物和生态学专家们的科研福地。

该增刊在自然指数所追踪的68本期刊之外,还首次从规模更大的数据库,即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的Web of Science学术信息数据库,来观察中国的科研表现。

科睿唯安中国首席科学家岳卫平博士说,由于中国科研产出整体基数大量增加,从数据来看,中国与国际学者合著论文比例仍有大幅上升空间,这可能与语言障碍和机构资源分配因素有关。

《自然》增刊说,有迹象表明,未来10年中国整体的国际合作率将会增加,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为提升中国科研的全球影响力推出了各项政策,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战略决策,以及旨在促进合作的丰厚资助计划。

相关推荐
再聚南沙!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即将举行

12月8日-9日,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将在广州南沙举办。

“一带一路”串起国际合作“共赢链”

“必须要通过互联互通来实现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和繁荣”“我们要的是互联互通,而不是彼此分裂,希望东方和西方能够相互合作。”11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开幕式上,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彼得代表此次博览会主宾国,两次强调“互联互通”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智绘中国 | 落实八项行动·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完善合作机制是推进八项行动落实的保障。推进八项行动,要继续夯实立体互联互通机制,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机制,筑牢民心相通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健全协商协同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