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丝路国际诊所故事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6-08 10:03:00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8日电 (记者熊聪茹、潘莹)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附近一幢白色小楼里,音乐舒缓轻柔,大盆绿植和图书令人放松,空气中飘着咖啡香气,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浅声交谈,若不是房间中摆放着医疗器械,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家医院。

已在新疆留学5年的沙特籍留学生Emad正在这里补牙。有一次他咽喉肿痛去当地医院就医,阿拉伯语、英语再加上手舞足蹈、比比划划,医生还是不明白。3年前找到这家国际诊所后,他的烦恼得以解决。

韩国籍牙医李丙然毕业于韩国CHOSUN大学口腔修复科,2011年来到新疆行医,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医生一同为外籍人士看病,小小的国际诊所一年接诊量超过700例。整洁的诊疗室里,李丙然熟练地操作进口牙医治疗床、X光机,并拿出自己改进多次的“得意之作”——牙齿专用相机,所拍照片可实时显示在治疗床显示器上,让患者一目了然。

随着中国“向西开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落户西部边疆。就在距离这家诊所10多公里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大众(新疆)有限公司的10多位德国籍员工和家眷的健康管理,均由这家国际诊所负责。

“这里看病流程、诊疗方式与国外接近,没有语言障碍,外籍患者感到更方便。”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的美籍全科医生邱世宏说。

邱世宏穿白衬衣、打领带,着装显得很正式,“医生穿白大褂会让患者紧张,我觉得没必要。”没有病人的时候,他会通过互联网与新疆当地或其他地区的医生交流,进行远程问诊。

去年,在青海西宁工作的美国人麦克突遇车祸,手指断裂,当地治疗方案手术时间长,费用约2万元。接到麦克的求助,邱世宏在网上联络专业医生,与一位曾在荷兰进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提出新的治疗方案。经过沟通,西宁的主治医生采纳了这一建议,手术时间缩短,费用也降到6000多元。

在新疆工作6年来,国际诊所的外籍医生不仅用英语为患者服务,还和新疆的朋友们学习了少数民族语言。李丙然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着他与家人头戴花帽、在毡房中做客的照片,另一张照片上穿着学士服的俊朗青年是他的助手阿布都外力。

3年前,自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阿布都外力来到这里给李丙然当助理。“我可以跟外籍医生学习国际先进的口腔修复技术,今年7月实习期满我就可以独立接诊了。”

阿布都外力的学弟胡奕迪也是李丙然医生的助理。家在浙江的他,去年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国际诊所学习,“了解国外的医疗理念和患者体验”,几年后他打算回到家乡开办自己的牙科诊所。

小小的国际诊所,犹如一个大家庭,大家在一起过圣诞节、感恩节,也过春节或端午节。每逢古尔邦节,诊所的新疆少数民族员工还会邀请大家到家中做客,共同庆祝。

这家国际诊所的创办者黄卫东说,这里不仅可以满足外籍人士就医需求,更是密切“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医疗合作的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乌鲁木齐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的医院已达30家,有10余家医院与中亚国家的20多家医院开通了跨境远程医疗合作。

相关推荐
新华全媒+·中国之城丨甘肃敦煌:丝路古城文韵长

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挖掘厚重历史文化内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对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阳关等景区升级智慧旅游体验,通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对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敦煌文化IP,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74个项目!320.78亿元!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招商引资表现亮眼

2024年,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共招引项目167个,到位资金458.14亿元。

白俄罗斯航空开通明斯克-乌鲁木齐直航线路

16日,白俄罗斯航空公司开通明斯克-乌鲁木齐直航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