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杂交水稻帮助发展中国家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4-14 10:49:28

新华网海口4月13日电(记者周正平 陈碧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在全球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不仅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也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从正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获悉,迄今中国杂交水稻在海外的推广面积已达700多万公顷,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其中,越南、菲律宾、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已实现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1974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育成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并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居于世界第一,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

杂交水稻在保障中国14亿人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在缓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粮食供给短缺状况。

1980年,中国杂交水稻开始走出国门。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的“南南合作”项目中,中国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等地区的28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员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中国农业专家不仅向当地提供杂交水稻技术支持与指导,还与当地科学家进行合作,培育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

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培训项目、政府间援助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人员,不仅推广了杂交水稻的种植,也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农业科技交流。

中国杂交水稻在各国和地区推广种植后,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派出专家最多、执行时间最长的中国—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被誉为全球南南合作的样板,目前,尼日利亚已经是非洲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大米进口降低了90%;在尼泊尔,2018年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国5个省推广种植,单产增产幅度在40%以上;在菲律宾,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使菲律宾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03年的每公顷3.4吨,提高到2018年的4吨,稻米一年净增产量达240万吨,相当于1500万人的粮食消费量。

相关推荐
外交部:愿同各方继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2日说,金砖得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

IMF下调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

探索“粮食安全”供应链新模式——爱菊中哈粮油合作项目

爱菊粮油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探索“粮食安全”供应链新模式,成为“中哈产能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