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外,东盟国家还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即该争端对粮食供应和价格造成的影响。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农业用地减少、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和技术过时。这为以色列扩大与中国在农业、水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正超越传统的双边合作领域,中国的农业项目正推动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帮助其加强粮食安全。
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间爆发了关税和贸易争端。这一争端将给全球带来不确定性,并会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给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垂直种植蔬菜的立体农场、在农场周围飞行的无人机、如同大型公寓的“养猪场高楼”……中国各地都在积极利用高科技增产粮食。
虽然中国和印度在农业用水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国都主要关注供给侧的措施,强调可持续的生产实践。为了有效管理农业水资源并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必须采用更广阔视角,将全面的粮食系统和自然资源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柬埔寨在中国在东盟地区的粮食安全倡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推动中非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未来”为主题的研讨会21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办。
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中国的一举一动左右着小麦价格。
盐碱地被中国列为可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将这种看似不毛之地变成可耕种土地将是一项重大成就,证明中国能克服自然资源限制并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2024年预测值相比7月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
泰国和越南是仅次于印度的两个主要大米出口国,它们会对印度最近的大米出口禁令作出何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关于禁令会持续多久的预期。如果这些国家的大米出口商参与价格投机,全球粮食安全可能面临风险。
爱菊粮油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探索“粮食安全”供应链新模式,成为“中哈产能合作典范”。
为期3天的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26日在意大利罗马落下帷幕,大会强调各方应团结一心,加快行动步伐,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新信息技术与高铁运输结合可以在泰国农村掀起一波繁荣增收的浪潮。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应该成为泰国新政府的首要任务。
6月19日,安徽含山县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大地保险安徽分公司举行含山县水稻种植收益保险试点启动暨首单签约仪式。
今年以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在总结分析去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适时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大托管和技术大托管种植模式,让群众在增收不减的基础上,从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事又省心。
贸易中断和贸易瓶颈影响粮食价格,加上严格的粮食贸易政策和供应链以及收获后损失,长期饥饿和无法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食物的营养不良人口数量有所增加。这个问题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专家表示,启动中俄亿亩规模、百年农业战略合作,联合启动开发俄罗斯的闲置耕地资源,具有增加10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再造一个“域外北大仓”的巨大潜力,是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外”的战略抉择。
粮食安全是人类发展、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石。但粮食生产本身也会产生和加剧某些全球风险。畜牧业现状给全球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外部成本,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经济复原力产生影响。面对这些风险和脆弱性,投资替代蛋白质为美国提供了战略利益。
显示 24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