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欧洲称应建立与伊朗油贸机制

来源: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5-15 10:24:03

伊朗《德黑兰时报》5月12日报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评论建议,欧洲应建立另一个类似INSTEX的机制,扩大与伊朗贸易范围,包括从伊朗进口石油。建议还表示,欧洲应该让其他国家通过这种金融机制与伊朗进行贸易。

该评论题为《公开信:美国与伊朗核协议》,全文如下:

一年前,2018年5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不再遵守联合综合行动计划(JCPOA),该伊核协议在2015年7月由美国和伊朗,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和欧盟达成签署。

特朗普认为,协议条款不足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能力,不能解决伊朗不断扩大的导弹武库问题,也无助于对抗伊朗在中东的活动。他坚持认为,“最大压力”战略是唯一的出路,因此重新实施美国根据协议暂停的所有制裁措施,包括针对与伊朗做生意的外国公司的措施(即二级制裁)。

特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然而,退出协议对实现他所宣称的目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事实上,他的决定在几个方面都是有害的。

首先,它削弱了全球防扩散努力。全面协议在技术上是一项健全的协议,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能力构成了重大限制。根据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认证,以及美国情报机构高层官员的公开承认,伊朗一直在遵守协议。然而,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伊朗准备重启全面协议禁止的某些活动。这表明,在美国退出之后,伊朗留在协议内的好处日益减少。如果德黑兰重启全面核计划,并限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权,那么监督其工作的机制就只会弱很多,包括以色列声称从伊朗获得的档案中反映的情况。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沙特,可能会忍不住效仿,参与地区核军备竞赛。

其次,特的决定削弱了多边外交的价值。伊核协议是多边主义和成功外交的典范,涉及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俄罗斯和中国以及伊朗本身等有着截然不同外交政策观点的国家。事实证明,制裁加上对话在几次国际危机中都是有效的,而美国选择“施加最大压力”而不是协商,这降低了外交作为解决敌对国家间国际争端有效途径的价值。

第三,美国退出决定削弱了国际法和国际机构的价值。伊核协议的合法性来自《核不扩散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美国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违背承诺,这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国际义务可以随意处理。

第四,它损害了大西洋两岸的团结。伊核协议是13年多艰苦不懈的跨大西洋协调的成果。特朗普总统退出TPP,更糟糕的是,他威胁要惩罚与伊朗做生意的欧盟公司和银行,这表明他完全无视欧洲的外交政策利益,削弱了人们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信任。

第五,它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伊核协议将伊朗拥有核能力的前景从充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地区格局中抹去。美国用“最大压力”战略取代了协议,这一战略刺激了伊朗的竞争对手,并降低了与伊朗协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如果伊朗退出协议,遏制军事升级风险的外交途径将少得多,而军事升级将使该地区陷入进一步冲突。

第六,特的决定给他声称支持的伊朗人民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该协议旨在结束伊朗的经济孤立,以换取对其核活动的严格限制。美国通过重新实施具有域外效力的制裁,吓退了世界各地的公司和银行,迫使它们减少、停止或不与伊朗同行开展业务。由于通货膨胀、进口成本上升、现有商品(包括食品和药品)稀缺,以及在重新实施制裁之前就开始的交易无法敲定,普通伊朗人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伊核协议的目的是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因此,这协议太重要了,不能让它夭折。尽管协议的所有其余各方都表示致力于维护协议,但目前维持协议的努力还不足以保证协议的存续。

欧洲人实施了一个名为INSTEX的特殊目的工具,以帮助促进与伊朗人道主义商品贸易,这应该受到称赞。然而,它们应该采取更多行动,确保企业拥有开展贸易所需的透明度,并应加快其他国家参与这一特殊工具。欧洲应努力建立另一个特殊目的机构,扩大贸易范围,将从伊朗进口的石油纳入其中,并向其他国家开放参与。欧洲还应深化与伊朗的技术和政治磋商,以减少风险,并在包括地区热点和救灾在内的一系列议题上建立弹性。

总的来说,世界各地的协议支持者应该加强协调,确保美国的制裁不会妨碍伊朗遵守协议所需的经济稳定和核合作技术。

最重要的是,欧洲和其他协议支持者应再次将协议的优点向美国阐明,包括其政府、国会、专家和媒体,所以很明显,能获得协议全部好处的关键是美国重新加入。

美国重返全面协议将有助于遏制上述负面影响。它还将重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国际联盟,对伊朗施加压力,要求其遏制活动,特别是其弹道导弹能力的发展和对其代理人的支持。这些活动造成该地区的不稳定。然后,将压力与可信的外交努力结合起来,为缓和局势奠定基础,并建立针对导弹威胁的区域倡议和关于波斯湾安全架构的区域内对话。

如果美国重新考虑加入伊核协议,所有这些都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就像欧洲人带头推动最终达成协议的进程一样,他们也可以在未来与伊朗的任何外交倡议中发挥带头作用。要使多边主义发挥作用,就必须尊重国际法和各项协议。

相关推荐
中欧迎建交50年,听在华跨国企业这样说

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纵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众多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多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通讯丨“我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中伊新年文化的交响

伊朗青年沙欣·霍达班德今年28岁,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伊朗人。他的相貌很好地继承了父母双方的基因。日前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一个新春游园会上,这位睫毛卷翘、头发浓密的青年笑着告诉新华社记者:“幸运的是,我每年能两次庆祝春天的到来。”

微纪录片|车轮不息

从商城里的滑板车,到中欧班列的货物运输,再到新能源电动车的合作研发,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是中欧合作共赢未来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