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因传承而厚重 因交汇而共生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创亚洲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新局面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5-16 14:13:51

新华丝路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张璐曦、王鹏)文明的传承,源远流长;文明的交流,生生不息。正因多元文化的汇聚,才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亚洲文化大家庭。在15日开幕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尊重每一种文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石。

多元文明包容共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也是历史必然。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维护文明多样性”分论坛嘉宾之一,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文春英表示,每种文明都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同时这种文明也必然是多种文明交融的成果。

文春英说,回顾历史,在亚洲的中北部区域曾有契丹、匈奴、女真等民族,这些民族与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相互滋养、彼此渗透,在交融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更具生命力、包容度和传承性的一种文明。而在此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凭空消失,它只是融入到了另一种文明里。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推动扩大亚洲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一方面应回顾亚洲文明交流的丰富历史,另一方面要阐明扎根于亚洲文明的相关理念。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而不同”“与人为善”等理念,对于促进文明间的包容共生、交流互鉴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从一个宏观的历史视角看,不同文明之间的关联从未间断过。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相互连接、彼此交融的。”文春英说。

平等对话互鉴共享

文明的交流有广泛的载体和灵活的形式,相比政治磋商、经济合作等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通过平等对话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互鉴共享,是与会嘉宾的普遍共识。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从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的视角“多看”“多思”,回眸过去,放眼今朝,展望明天。要增强自信意识、忧患意识,用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同舟共济、携手努力,秉持平等、谦虚、包容的态度,让多姿多彩的亚洲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

马来西亚亚太研究学会会长王琛发认为,相互尊重与诚信是维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而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通过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学习、吸收和消化不同文明的各类元素,各国文明的内涵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国际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以开放的态度和倾听的心进行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李炳铉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提供了一个探讨文化和文明多样性、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机会,希望国际社会继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沟通,在人们心中深植和平的理念。

文化为媒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40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故事已传播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角落,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国家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认为,中国应借助传统文化优势,通过文化的互学互鉴,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开放形象和友好姿态。

在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北京多个文化场馆推出了精彩的文化表演,以更生动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宋德全说:“我们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举办的活动中,有一场‘外国人爱曲艺’专场演出,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前来观赏,他们表示非常喜欢中国的曲艺,喜欢中国的文化。”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则表示,该基金会计划2020年举办“一带一路”非遗巡展,开设“中国非遗频道”,并拍摄非遗专题片,向世界各国友人传播中国非遗文化,以人文交流促进文化“走出去”。

而在文春英看来,以文化为媒进行交流并不用刻意关注途径、渠道、方式,因为文化传播在本质上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文春英说,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一切皆媒、人人为媒。企业、产品、文化演出、艺术品、生活用品等,诸如此类看得到的“媒”和看不到的“媒”,在文化交融中都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世界文明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平等包容的。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所倡导的理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望开创亚洲和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在各方的有益实践和持续探索下,将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实质、新内涵。

相关推荐
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

​让世界更深刻理解中国,推动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为主题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18日下午在上海开幕。

“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2021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日前在北京、江西等地举行,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永续发展”。200余名来自东北亚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青年创业者代表和中国青年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在交流互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共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访埃及汉学家、翻译家法尔贾尼

“中华文明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埃及知名汉学家、翻译家,艾因夏姆斯大学文学院教授穆赫森·法尔贾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加强阿中文化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