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1点,意大利人Francesca Barco在海宁火车站翘首以待,她的本国朋友Tommaso赶到海宁来见她。这是两人自2018年在意大利分别后,第一次在中国重聚首。
今年26岁的Francesca中文名叫傅兰,是市宏达幼儿园的一名外教,来海宁刚好满1年。留着齐刘海、长卷发的她笑起来像个小太阳,热情四射,恰如其人。2018年3月3日,她来到海宁,教小朋友英语,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从此,在海宁,她开启了一段新生活。
一年过后,傅兰对这座小城,从陌生变为熟悉,从“浅交”变为“深交”,如今,她已深深爱上“她”,“比起杭州、上海,我觉得海宁更像是家。”
海宁向导:意大利姑娘带老乡游海宁
“我本科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硕士去了荷兰的莱顿大学。现在,我来了中国。”傅兰说,在欧洲,很多年轻人选择在毕业后环游世界,在旅途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她也不例外。
“毕业后,我在意大利当地的州政府工作,担任通讯助理一职。但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傅兰说,自己选择定居在海宁,近距离接触东方文化,而朋友Tommaso则当起了背包客,环游世界,前不久刚来中国。
半个小时后,列车准时到达。在拥挤的人潮中,傅兰一眼就看到了Tommaso。“这里。”她朝Tommaso挥手。两个阔别已久的老乡终于在异国他乡见到了彼此,微笑、拥抱、亲切地问候。随后他们要赶往宏达幼儿园,因为傅兰下午的第一节课就在下午3点左右。
对于傅兰和Tommaso这场来之不易的“约会”,她早已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带他参观自己工作的地方、一起吃海宁菜、轧马路、逛景点……当天,傅兰是Tommaso的向导。
“课上,我先教孩子们如何和新朋友打招呼。然后,我们一起制作糯米小圆子,这是一道传统的中国小吃,味道很棒。”傅兰笑着对Tommaso说,“等到晚上,我们去南关厢素食馆吃素食,再去附近走走,那条街美极了。”
幼儿园外教:意大利姑娘很敬业
15点15分,傅兰在维尼4班开始了她的英语游戏。
“今天,我们班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老师的好朋友,来自意大利的Tommaso……”傅兰示意Tommaso与她一起站在台前,教小朋友们英文中的问候技巧。
当小朋友不懂时,她努力用仅会的“一点点”中文让孩子们理解。而当中文表述不对,被小朋友纠正时,傅兰也会虚心地向这群5岁孩子求教。
看着努力教课的傅兰,Tommaso眼中尽是感慨。“我从来不知道她还有这么一面。”在这位昔日好友眼中,傅兰是一个热情、活泼、精力充沛的人,而现在,可能还需要加上一点:敏而好学。
在同事朱音看来,傅兰工作认真、敬业负责,是个十足的好搭档。“她背包里基本都是教具、书本。我偶然拎了拎,大概20斤左右,很重。”朱音说。
在做糯米小圆子时,经常和小朋友一起动手的傅兰早已熟能生巧,指点着新手Tommaso放入多少糯米粉和水、怎么揉捏滚圆,还和他解释着这一江南传统小吃。
没想到,玩闹心起的Tommaso开始“考验”孩子们当天的所学所得。他边揉捏着团子,边热情地和萌娃们说“Hello”,没想到小朋友虽然面露羞涩,但还是鼓起勇气,冲这位陌生的外国人笑容洋溢地回应“Hi。”
现在,傅兰教5个班,幼儿园一半的学生她都有教过。一年下来,她深刻感受到了海宁的幼儿教育和意大利的有所不同。“我的第一印象是,学校有更多班级,每个班的孩子比意大利的更多。”傅兰说。
在傅兰看来,中国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去学习,这一点她很认同。
“在幼儿园,小朋友们用英语跟我交流,很棒。我在这么小的时候只会说本国语言。”傅兰笑言,自己现在会讲四门语言:意大利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一点点中文,西班牙语是高中学的,更别提中文了。
爱上海宁:意大利姑娘觉得这里更像是家
晚上6点,傅兰带着Tommaso来到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傅兰已经无数次向Tommaso提起过了。
“在这里能寻觅到许多老硖石的美味与景象,茶馆、古玩、名人故居等等。”傅兰最喜欢海宁的地方正是南关厢,而“老硖石”这个词是南关厢素食馆的一名义工教她的。而那里,正是傅兰和Tommaso当晚的目的地之一。
“有一次在这里闲逛时,我发现很多人在这里排队。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进去尝了尝,味道棒极了。”但让傅兰略微尴尬的是,尽管喜欢吃,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一点,Tommaso也深有同感。
“我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我不认识任何中国食物,和意大利太不一样了。意大利吃肉比较多,没这么多种类的蔬菜。”傅兰说,自己现在的目标是努力辨认各种中国食物,边吃边学。
闲暇时候,傅兰喜欢去东山爬智标塔,西山看紫微阁,在老城区的商铺间走马观花。
“去年,我参加了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的‘打更’。现在,很多人都认识我了。”傅兰兴奋地说。
在来中国的一年里,傅兰去过杭州、上海、苏州、绍兴等地,但在她看来,杭州太大,海宁刚刚好。“这里并不喧哗,相反,让人有一种内心的宁静。在我游览了杭州、上海后,我觉得海宁更像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