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网哈尔滨6月6日电(李清芬)“8年里,我参与加油救援大大小小有30多次,每次在险境中,游客们看到我来了,都像看到亲人一样。”在6月6日于京举行的第二届石油精神论坛模范人物颁奖仪式上,中国石油黑龙江大兴安岭销售分公司北极村加油站经理王海军作如是发言。
“记的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都快11点了,我突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电话那边哭着说,他们的车在路上没油了,已经冻了一个多小时。我一听就急了,零下40多度,那是要冻死人的!我开上车拉着油就出门了,雪大路滑,车开到一个大坡下怎么也过不去了。情急之下我脱下棉大衣往车轮下一垫,一脚油冲了过去。当我赶到时,一家三口激动得抱着我说不出话。那一刻我觉得,油是可以救人命的!”王海军激动地说。
“北极村”,其实不在北极,它在北纬53°,中国漠河,祖国最北端。北极村最盛产的就是寒冷。这里冬天的最低气温能降到零下50-60℃。
王海军和妻子宋连辉自2011年从600公里外的家来到北极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7个年头。小小的北极村加油站印记着王海军夫妇人生的芳华——7年的时间,他们变成了经验丰富的加油员;7年的时间,他们在寒地北极,用无言的坚守诠释着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
时间记录着他们的成长,也记录着加油站的变迁。2012年6月,加油站投入运营,与之相随的是国家旅游业的开发,北极村开始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
最初来到加油站的多是为北极村做基建的大型工程车。据王海军介绍,不少司机在加油的时候都会感慨,在北极村旁边建立一座加油站的决策非常正确。正是因为北极村加油站的存在,这里的车辆用油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质量安全方面都有了保障,从加油站开业那天起,在北极村施工的车辆再也不用为油品的质量而担心,再也不用为每次加油要多跑冤枉路而烦恼。
北极村的基建结束后,加油站的销量并没有减少。伴随着自驾游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车辆走进北极村加油站。特别是近两年,冰雪旅游升温,北极光节,漠河冰雪国际汽车拉力赛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加油站异常繁忙起来。与之相随的,是王海军夫妻俩每天面对面,却难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车辆的增多带来了销量的提升。“原来一天加二、三十台车,现在一天最多能加两千多台,加油站从年销售不足300吨,窜升到现在1000多吨。”王海军说。
而销量的提升也导致了工作量剧增,尤其是旅游旺季。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清晨妻子宋连辉都会做好一整天的饭菜,吃饭时,俩人相互替换;睡觉时,俩人相互替换;就连喝水时,也要相互替换,在同一片天花板下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到了深夜,夫妻俩才会有机会共进晚餐。
欣慰的是,来加油站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北极村加油站都成了一个景点。加油站成了天南地北游客的驿站,王海军夫妻也成了中国石油北极村的形象代表,收获着坚守换来的成果,承载着肩上厚重的责任。
很多人会问王海军,7年的时间里,有没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过很深的印象。他想了很久,说了几件事。其中最让我们感动不是与低温抗争的勇气,不是雪夜救援的艰辛,而是远离亲人的无奈。王海军总说,远离了喧嚣的都市,这无所谓;远离了知心的朋友,这能接受;远离了的七彩生活,我不在乎;只是,无法在父母的膝前尽孝,是最大的遗憾。简练朴实的话语,产生共鸣的却是千千万万石油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甚至生命凝结的“石油精神”。
王海军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加油员,只是一位在叠嶂亘古、地广人稀的大兴安岭8万平方土地上的18座中国石油加油站员工中的一员。
王海军说,虽然北极村的冰天雪地看似十分辛苦,但在他身后,有着更多中石油人在旷远的土地上,春天冒着料峭春意,夏天忍受着蚊虫叮咬,秋天淋着浸骨的风雨,冬天忍耐着滴水成冰的严寒,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而无怨无悔。
王海军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依然会像7年前那样,推开北极村加油站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