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长沙:一座中国城市的非洲情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6-28 15:45:23

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记者刘良恒、王松宇)26日晚,湖南长沙,湘江波光潋滟,橘子洲灯火点点。

21时,音乐响起,火树银花般的绚丽焰火在夜空中竞相绽放,惊艳了在江畔杜甫江阁观景的数百名中非嘉宾。当晚,为迎接27日开幕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主题为“结伴而行·筑梦未来”的焰火表演在长沙橘子洲头精彩上演。

长沙是“中国花炮之乡”,属于长沙管辖的小城浏阳更是因为花炮产业发达、花炮文化深厚而享誉中外。浏阳市烟花爆竹产业发展中心干部黄玲说,“我们做了精心准备,希望通过这场焰火表演,让非洲朋友感受到长沙的热情。”

在中非交往中,长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1982年8月,长沙“牵手”相隔万里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双方结为友好城市。这是中国和非洲第一对正式缔约的友好城市。

长沙市档案馆还珍藏着长沙与布拉柴维尔结为友好城市的相关档案。据记载,1982年8月7日至22日,时任长沙市代市长的熊清泉一行5人,应邀对刚果(布)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期间与布拉柴维尔市长埃姆昂格进行了会谈,签署了协议,还应邀参加了刚果(布)国庆招待酒会。

30多年来,长沙与布拉柴维尔的“友谊之树”长青。“2017湖南—非洲地方产业合作对接会”期间,布拉柴维尔市长克里斯蒂安·罗热·奥康巴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长沙的一些企业工厂,还与长沙官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都表示希望推进产能、文教、卫生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从布拉柴维尔开始,如今长沙的“朋友圈”遍布非洲大陆。2003年4月,长沙与乌干达恩德培市结为友好城市。此外,在更高层面,长沙所在的湖南省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以及南非北开普省,也相继签署了友好州省协议。

得益于坚实的友谊基础,长沙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长沙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长沙与非洲外贸进出口额达到7.3亿美元,同比增长90.5%。

在位于长沙岳麓区的湖南-非洲企业合作中心,肯尼亚青年凯文经营着一家贸易公司,致力于将肯尼亚的咖啡、皮革制品出口中国,把中国的机械、电子产品和农业技术带回国。他特意为公司取名“CONNECT”,意为“连接”。

“贸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我的国家,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很多人不知道使用农业机械,但中国在这方面很先进。”凯文说,他希望自己成为双方连接合作的“桥梁”。

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前夕,中国南方航空开通长沙第一条直飞非洲定期航线——长沙—内罗毕航线。这条连接凯文家乡和长沙的航线,单程飞行时间只要11小时30分钟左右,首航航班客座率超90%,目前市场反应良好。

近年来,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大批总部设在长沙的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市场开拓。在农业及工程建设援助项目的带动下,隆平高科、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住工、袁氏农业等企业产品和技术,成功进入非洲市场。

“乘着中非经贸博览会东风,长沙与非洲的交往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教授胡荣才说。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