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综述:世界遗产大会落幕 新增29处世界遗产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7-11 08:31:53

这是7月5日拍摄的缅甸蒲甘古城。新华社发(吴昂 摄)

新华社巴库7月11日电(记者李铭)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共审议35项申报,其中29项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世界遗产数量增多,唤醒更多人的遗产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今年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个遗产项目中,欧洲和北美地区有15项,亚太地区10项,阿拉伯地区2项,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有1项。

新列入项目亮点纷呈,各地区都有引人关注的突破。在亚洲地区,良渚古城遗址填补了东亚地区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早期文明遗迹方面的空白;在欧洲地区,俄罗斯普斯科夫古城遗址代表了俄罗斯城市文明的发端,英国卓瑞尔河岸天文台入选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关人类科技发展的空白;在非洲地区,布基纳法索古冶铁遗址的列入证明了非洲史前文明发展水平。此外,新列入的还有被誉为“万塔之城”的缅甸蒲甘古城,以及体现儒家文明影响力的韩国新儒家书院等项目。

在此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元素成为一大亮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会上先后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当大会主席加拉耶夫宣布下一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明年由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承办时,会场响起的热烈掌声显示了各国对中国在遗产保护事业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与会代表还纷纷表示愿与中国加强在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方面的国际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也在大会开幕式上赞扬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世界遗产知识分享与能力建设上合作,认为中国在遗产保护上取得了巨大成绩。

新当选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大会上表示,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已进入“中国时间”。中国将抓住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契机,推动世界遗产全球战略的实施,提升《世界遗产名录》的区域代表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世界遗产的数量已达到1121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自觉投身到世界遗产保护的行动中去。然而,世界遗产保护依然面临各种挑战,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不断带来威胁,各国、各地区遗产保护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53个濒危世界遗产需要人们更多的保护行动……

正如阿祖莱所说,世界遗产的意义超越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身。列入的目的是唤起缔约国保护的责任,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世界遗产保护显示出特殊的国际团结,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保护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相关推荐
世界遗产游 从云南出发

云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省,目前拥有6项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在这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上,世界遗产架起了各国游客了解中国的桥梁,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从云南出发,文旅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各国的互学互鉴和共同进步。

世界遗产 链接你我

今年以来,以“世界遗产”为关键词、以文化交流为重点,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举办了多场人文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海内外嘉宾根据亲身体验,也发布了一系列帖文,获得网友点赞的同时也收获了诸多好评。

“世界遗产游计划”在昆明发布

11月19日,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配套活动“世界遗产游计划”发布仪式在昆明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