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泸州“高粱红了” 山区农户脸笑了

来源:中国财富网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07-24 10:55:53

 “种了十几年了,泸州老窖每年收的价格也高,自己在家也能收入一万多两万,确实安逸。”泸州市胡市镇来寺村农户张青书站在自家的高粱地边,乐呵呵地笑着说。

在家种高粱“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赚钱”,是很多农民成为金坛农场种植户的最初缘由,而泸州老窖每年的收购价格会比市场上高出15%—30%,让大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凭借种高粱实现了脱贫致富。

对于54岁的泸州老窖有机糯红高粱的种植户胡运明来说,每年最自豪的时刻就是泸州老窖来收高粱的时候,“每年我家的高粱都是附近最多的,很有成就感。如今,每年我家都有7万多的收入,装修了房子,也陆续添了家电。”

事实上,早在2001年,泸州老窖便开始探索并逐步推进有机高粱基地建设,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等生产资料以及技术培训和指导,并开始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行产业扶贫。

同样在这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自2011年开始,泸州老窖联合文学期刊《十月》杂志社主办“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之旅,让著名作家、编剧、诗人走进种植基地,感受高粱丰收之喜,见证泸州老窖有机酿造的源头,以中国白酒为载体,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财富网/李耀威 巴尼)

相关推荐
绿色助力乡村振兴

2008年9月15日,《经理日报》(现《企业家日报》)报道,泸州老窖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这是四川泸州市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也是全国白酒行业的唯一一家。

科技兴业 佳酿为民

在西南一隅的泸州老窖实现计算机提升酒质的消息——《泸州曲酒厂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出现在《经济参考报》当中。在那个计算机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声音尚未落地的年代,泸州老窖已成为白酒行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活态双国宝”的守护者

2006年6月5日,《现代快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稀有技艺 中国魅力——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当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悄然揭开了中国白酒深厚文化被世界认知的序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