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文物考古合作已成为中蒙两国人文交流新亮点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8-01 16:00:03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近日举办新闻发布会称,由内蒙古与蒙古国联袂举办的“大辽契丹——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已在蒙古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一个月,吸引10余万人次观众前来参观。

“这是内蒙古首次在蒙古国举办大型历史文物陈列,而此前中国多个考古机构与蒙古国同行联手,围绕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融碰撞展开多项合作,中蒙文物考古领域合作已成为两国人文交流新亮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陈永志说。

早在2005年,陈永志带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国家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开启中蒙联合考古先河。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纷纷牵手蒙古国同行,探寻、复原草原丝绸之路的文明印记。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蒙方展开“‘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漠北草原考古”合作项目,已经在匈奴、鲜卑等早期游牧民族的迁徙和文化交融方面取得部分成果;内蒙古博物院考古队与蒙方合作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疑似“茏城”遗址,即史书记载的匈奴祭祀之地;2017年,应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邀请,内蒙古大学教授齐木德道尔吉等学者确认蒙古国中戈壁省一处摩崖石刻为东汉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铭》。这些合作成果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

历史上,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周边其他民族建立了广泛联系。通过两国这些年的文物考古领域合作,中蒙学者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互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清晰地勾勒出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路径,为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更多生动的历史细节。

相关推荐
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在东京举行

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东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韩国外长赵兑烈共同出席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

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从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到旅游、教育等人文领域,近年来中泰双边合作不断拓展,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文山·睦邻”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暨边民大联欢系列活动启动

1月13日,“同唱友谊歌 携手创未来”——“文山·睦邻”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暨边民大联欢系列活动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启动。双方边民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