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为“一带一路”投资设“防火墙”:全球30家金融机构签署绿色投资原则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8-20 10:28:34

作为2018年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重要成果,《“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正在被各方广泛接受,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已有全球30家大型金融机构签署了该原则。

在8月16日召开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表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就是要通过金融手段,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环境因素融入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通过环境风险分析、强化披露和产品创新,扩大绿色投资,减少高碳和污染性投资。

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资本都会惯性地流向回报最高的领域。

研究表明,未来全球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将发生在“一带一路”国家,而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因此未来“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可能对全球气候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一份《“一带一路”高耗能行业绿色产能合作发展报告》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部分欧盟成员国)覆盖近5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

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每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超过1.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势必带动沿线各国对水泥、钢铁、玻璃需求和能源消耗的极大增长。

高耗能行业由于环境影响较为突出、碳排放较高、投资较大,具有“锁定效应”。环境和气候风险也将带来较大的项目风险和金融风险,甚至会给中国高耗能行业乃至“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推动相关行业带路产能合作发展的同时,促进这些行业绿色低碳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介绍,截至2018年9月,我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113家合作区,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高耗能行业项目一般能源消耗量大、资金投入多、项目规模大,项目与园区建设得到共同推进,成为高耗能行业“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

“金融机构在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服务和产品时,也要意识到相关项目对当地环境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中心主席RogerGifford爵士说,“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世界经济带来突破和发展,而其关键在于绿色发展。

今年4月25日,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要形成强大合力,政府担当引导职责,企业切实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行业组织发挥好协调作用,金融机构当好“防火墙”。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共有七项内容,包括将可持续性纳入公司治理;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充分披露环境信息;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多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

据记者了解,签署该原则的全球30家大型金融机构,包括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主要中资金融机构,以及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卢森堡、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阿联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在2019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作为重要成果列入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相关推荐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连云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双向互促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获悉,围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连云港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对外贸易、自贸片区、口岸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

新华丝路十周年:岁物丰成 再赴新程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第十个春秋,新华丝路——这个国家级“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从破土而出的嫩苗成长为连接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回望十年前,新华丝路满怀共建“一带一路”的赤诚,开启了在广袤的亚欧非大陆乃至更远土地上编织信息纽带、点亮合作星火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