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疆:百年口岸“六代国门”见证历史巨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08-26 14:01:23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6日电(记者尚升、胡虎虎)一说起新疆口岸城市霍尔果斯的国门,平素言语不多的李传珠就打开了话匣子。

李传珠今年76岁,参与过霍尔果斯第三、四代国门的设计、建设工作。在他眼中,这些年国门越来越“体面”,目前正在使用的第六代国门最“气派”,经由国门往来的各国商旅也让这座边境城市更具“国际范儿”。

霍尔果斯有着130多年的通关历史,是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也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窗口。国门是霍尔果斯的地标性建筑。

“20世纪60年代的霍尔果斯还是一片荒滩戈壁。第一代国门的联检厅是一座五六间房连为一体的平房,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往。”李传珠说。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为了有效满足当时通关过货的承载需求,国门迎来了第一次“升级”。“第二代国门重新选了址,进行了扩建。国门前窄窄的一条马路上每天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很热闹。”李传珠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代国门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市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也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被誉为“西部口岸第一市”。

外贸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第四代、五代国门。20世纪90年代中期,霍尔果斯第四代联检厅投入使用,比第三代国门前移了一公里多,是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通道国门。

2000年以来,霍尔果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霍尔果斯口岸在第四代国门基础上拓宽加高过货通道,改造成第五代国门。

2012年正式封关运营的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是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须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实现面对面地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近年来,中哈合作中心先后引进5000家商户入驻。

走进国际免税购物中心、中科国际贸易中心,来自中亚的巧克力、面粉、红酒,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在合作中心经营一家店铺的吴琼,亲身经历了当地的发展变化。“起初只卖糖果,最近几年进货渠道多了,进口产品也多了,有五六个国家的几十种产品,销量也挺好。”她说。

中哈合作中心的免税购物游、跨国边境游的独特优势,不仅吸引了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大批游客前来,各国“淘金者”也不断涌入。2018年9月27日,位于中哈“双西公路”交汇处的霍尔果斯南部联检区——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一辆接一辆满载的货车在这里跨越国界往来穿梭。

“以前我们出口水果到阿拉木图,运输时间需要8个小时,第六代国门开通以后,运输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霍尔果斯水果出口商于成忠说。

为了提高通关效率,第六代国门采用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查稽查验设备,旅客只需要按指纹、刷脸,仅需15秒就可快速通关。货车查验方面,采用一站式查验和一次性通关,成倍提高通关速度。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新明说,第六代国门启用后,年通关能力出入境人员达到500万人(次),货运达到300万吨,极大地推动了霍尔果斯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水平。

霍尔果斯的“六代国门”,见证了新疆的历史巨变。

相关推荐
新疆塔城:中哈边城贸易忙

入春以来,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的新疆塔城地区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贸易日渐火热。

霍尔果斯口岸十二时辰看“双循环”新活力

近年来,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日用百货、机电设备、电子产品、农副产品等“中国制造”选择从新疆铁路口岸走向中亚、欧洲市场。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五大战略定位”观察①

今年前两个月,新疆外贸继续跑出加速度,进出口总值636.9亿元,同比增长51.4%,高出全国增速4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