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19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在贵阳举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19-08-27 09:11:49

2019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8月23日在贵阳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大咖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携手‘黔系列’品牌推介”进行了精彩论述,共同见证民族品牌企业与“黔系列”企业的产业融合发展。

图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汤向前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汤向前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时表示,由贵州省与新华社联合打造的“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已成为“多彩贵州”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提升了贵州民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图为新华社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新华社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携手20多家品牌企业走进贵州,与“黔系列”民族文化产品品牌融情融智、聚心聚力。不仅搭建民族品牌企业与“黔系列”民族品牌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也大大促进民族品牌企业与贵州企业携手共赢发展,共同描绘多彩贵州秀美画卷。

图为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卫红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卫红说,贵州“黔系列”作为新华社民族品牌第一个区域品牌,拓展丰富了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品牌类型。今天走进贵州的品牌企业有效地树立了“黔系列”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将新华社民族品牌打造成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样板。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度,将其打造成中国彰显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的佼佼者。

图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谭新政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谭新政从品牌建设、运营和战略保障体系等方面,对“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提出建议。他认为,贵州应向全世传递贵州酱酒、贵州名茶、贵州名药、贵州特产、贵州工艺、贵州生物、贵州科技、贵州生态、贵州旅游九张名片。以“黔系列”11个系列为基础,每一系列先推出10个品牌。在此基础上,每一系列再专门推出第三方认证的贵州特色品牌,将标识印在产品包装上,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图为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黔系列”品牌推介会上致辞(来源:中国图片集团)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认为,贵州要从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必须要建立品牌。农业品牌的发展一般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价值,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二是创造价值,挖掘贵州资源优势并定位到产品上,从而转变为品牌优势。三是传播价值,新华社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优势,可以帮助贵州省的农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四是提升价值,从质量优化、包装改进等方面对品牌进行提升。

会上,“黔系列”企业代表依次进行了产品推介,新华社民族品牌企业、推广平台企业以及其他省外企业共同登台,与贵州企业签约,抱团增信,结伴出海,与“黔系列”品牌实现共同提升。

本次活动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和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多彩贵州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承办。(徐嘉遥)

相关推荐
安徽东至洋湖镇:从“红土地”到“红产业”

东至县洋湖是一片红色热土,今天,这座乌沙河畔的小镇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点缀着古镇风情。

安徽宿州埇桥区:建设名优特农产品基地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宿州市埇桥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进园的方式,打造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

碳寻绿色金融:荆楚引金“绿”神州

傍晚时分的母亲河长江,江面耀眼的霞光伴随倒影渲染开来,在辽阔的荆楚大地上,农业银行正续写着“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碳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