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扬中:绿色转型促生态新城高质量建设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唐云 2019-09-11 21:01:06

新华丝路网南京9月12日电(经济分析师沈杨子)第二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中国·扬中)将于10月15日-16日在江苏省扬中市举办。多年来,扬中深挖能源变革红利,着力推进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高质量建设,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城市绿色转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能源变革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引擎。江苏省扬中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唯一的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近年来,深挖清洁能源生态红利,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向绿色转型,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反哺绿色城市”的特色路径,成为新时代能源变革持续“赋能”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建设的生动样本。

图为“绿色能源岛”江苏省扬中市一景

“阳光收益”涵养绿水青山特色发展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也处于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问题的窗口期。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守绿色底色、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新时代考验各地政府智慧和担当的重大课题。

扬中市立足生态条件良好、光伏产业基础雄厚等先发优势,紧抓能源革命机遇,创造“阳光收益”,力促就地消纳,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岛特色城市品牌,创造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方面,扬中市高标准规划绿色能源岛建设,升级生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5年,扬中市出台了《扬中市绿色能源岛(太阳岛)实施方案(2015-2020)》,系统谋划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近年来陆续配套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聚焦工业厂房、公共机构、居民屋顶、绿色出行等应用场景,微电网项目、示范社区、监管交易平台等多个创新领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市能源生产和消费实现绿色转型。

截至2018年底,扬中市共完成建设200余个屋顶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约160兆瓦;居民屋顶安装4700余户,装机容量达22MW,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93辆,建成公共新能源充电设施119个,年均替代化石能源约 4 万吨标准煤,全市单位GDP能耗从2016年的0.2094吨标准煤下降到2018年的0.1616吨标准煤。

另一方面,扬中市加强建设兼顾生态、经济双效益,“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的示范项目,以企业为龙头、家庭为单位,实践普惠绿色能源变革红利,厚植生态文明建设沃土。在位于扬中市的江苏环太集团厂区内,已建成7.68M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为844万kWh,年节约标煤2785吨,持续为环太集团国家级绿色工厂充能;同时环太集团与通威集团合作成立了镇江市通威环太惠金新能源,在扬中市建设两个渔光一体示范项目共计30MW,年均发电产值约3500万元,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实现渔业产值约450万元。构建“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集约发展模式。通威环太渔乐园10MW渔光一体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别奖。

在扬中,户用光伏按5KW/户为例,年发电量5500kWh,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8吨,年增加收益5000元左右。在推动低碳示范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扬中市积极引导城市规划生态化、企业发展生态化、百姓生活生态化,突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既注重降低资源环境负荷,又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发展了金山银山。

此外,扬中市还开展了“光伏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创造“阳光收益”。扬中市建设“市+镇(街、区)+村(社区)+骨干企业+慈善”的“五方联动”光伏扶贫机制,目前已累计为300户贫困家庭免费安装光伏发电,每年为贫困家庭增加3000元左右的稳定性收入。

扬中市委书记殷敏说,扬中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到2020年,扬中市目标主岛实现无煤化,居民用电100%绿色化;到2030年,整岛目标实现无煤化,全岛实现近零碳排放。

“产城融合”筑牢生态文明四梁八柱

扬中市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曾陆续获得“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扬中市已形成了鲜明的“生态品牌”城市标识,而通过把“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生态经济,力促产城融合建设、提质升级,是这座“生态之城”快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扬中市通过打造光伏产业高地,为“生态之城”建设注入活力。据了解,扬中市现有光伏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已形成了硅料提纯—铸锭切片—组件封装—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产品涵盖单多晶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焊带、碳化硅、坩埚、密封胶、石墨器件、接线盒、切割线等20多个子项。2018年,扬中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127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超过21%,是扬中市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扬中市力促新能源产学研落地融合,为“生态之城”建设集聚创新要素。扬中市高质量招引高校院所以及人才等创新资源,建成了国家级光伏产业接入系统研究所、江苏省首家“新能源产业园”以及镇江市首家新能源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大力实施新能源专项人才招引计划,鼓励企业外引内联,持续构建以科研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

扬中市大全、环太、荣德、美科、丰源等企业,进入国家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大全、太阳等企业参与全国行业标准制定……这些企业均以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引领细分市场,带动扬中市光伏企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扬中市加快“走出去”步伐,为“生态之城”建设打开国际格局。为积极面对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近年来,扬中市紧抓“一带一路”国际倡议新机遇,持续加快走出去步伐。扬中市通过举办“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建设光伏博览馆、与澳大利亚利文斯顿市结为友好城市等举措,着力促进生态发展、新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递出扬中“绿色能源岛”的金名片,打造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级朋友圈。

同时,扬中市鼓励企业在巩固欧美等市场容量大的国家和地区的同时,加大拓展亚太、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全球市场体系。目前,荣德新拓展了韩华、越南光伏等海外工厂业务,加大了海外直接销售业务量,大全集团发挥光伏“全产业链”优势在境外已投资设厂。

扬中市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扬中最早发展工程电器,是国内有名的“工程电器岛”。自2007年起,扬中市依托独特的“人脉经济”,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晶硅光伏,打造“新能源产业岛”,如今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扬中市主导产业之一,与智能电气、船舶装备制造,共同构成全市“3+X”的产业格局。

“创新驱动”引领能源革命有益作为

2018年,我国光伏行业进行了一场彻底洗礼。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下滑,给企业带来直面冲击,行业发展面临困境。值得注意的是,扬中市光伏产业整体仍保持“稳中求进”态势,一些企业更是逆势发展,谋出提质升级新路子。这得益于扬中市以创新为驱动着力能源消费与应用两端变革的深厚功底。

立足体系创新,扬中市以“就近消纳”全面激活市场。扬中市结合自身区域地理、城市规划等特征,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就近消纳”的新理念,以企事业单位率先应用为引领,以市场化电力体系建设为抓手,破解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变革,解放区域清洁能源潜力市场。

近年来,扬中市创新引入多样化售电主体,探索建设绿电交易平台。早在2017年,便初步组建了独立的交易机构和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电权。扬中市高新区在获得全国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具备售电资质的配售电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市场化售电1.56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售电1.16亿千瓦时。

扬中的发展目标是,至2025年,将全面建成电力市场化体系,形成发电侧、售电侧主体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基本完善,健全电力市场监管规则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大规模应用和就近消纳。

立足集成创新,扬中市以跨界融合催生新增长点。从扬中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很多光伏企业都厚植于电气行业的制造基础和运营经营,基于原有电气产业跨界转型的特色鲜明。而电气、光伏作为扬中市两大主导产业,更是以“双向集成创新”的模式,同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在产业侧,扬中市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建智能电气协同创新平台,以推动产学研合作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抓手,力促工程电气与光伏产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在应用侧,扬中市持续推动节能、低碳、储能、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增量配网、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各领域的落地应用,于实际建设中拓展两大行业融合创新空间。

此外,扬中市率先对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时代技术与战略,加快布局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接入电网大数据分析等平台,并与苏信创投共同成立规模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绿色能源、智能电气等,在打造创新性示范项目,聚力解决行业发展难题各方面,力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殷敏说,生态领先是扬中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下一步,扬中市将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培育绿色产业、倡导绿色应用,力争在示范品牌培育、绿色转型路径、能源共建共享三方面实现突破,把扬中市建设成为全国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区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新高地。


相关推荐
安徽霍山: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质效 助推生态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近来年,安徽省霍山县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质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安徽固镇县入选“全国水美乡村建设县”

日前,水利部、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全国共有40个县(市、区)入选,安徽固镇县榜上有名,系蚌埠市唯一。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安徽这十年”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8月24日上午,“安徽这十年”生态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安徽省行政中心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