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方研究展现“一带一路”新画面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国腾 2019-09-27 14:58:15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19日发表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文章称,西方最新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被中国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收购的企业现在的情况好于以往。

文章称,6年前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非洲的经济联系。此后,关于这个规模庞大的项目的文章有很多,其中不乏忧虑声音。

但西方的两项新研究展现出该倡议的新画面。

泛欧洲调查研究组织“调查欧洲”称,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一带一路”造成经济损失或极度依赖;相反,根据实地调查总结,中国投资迄今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许多被中国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收购的企业现在的情况好于以往。

就连德国金属工业工会产业政策部门负责人吕迪格·卢茨也表示,投资者“通常遵守法律和劳资协议”。慕尼黑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公司负责人弗兰克·施蒂勒就该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一事表示:“我们如今的投资额是过去在盎格鲁-撒克逊金融投资者领导时期的两倍。”

文章称,贝塔斯曼基金会委托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知名专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即西方在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的投资明显多于中国。研究人员将25个受援国从中国获得的投资与从欧洲发展基金、世界银行以及经合组织国家获得的投资进行了对比。据称,2013年至2017年间,来自西方的资金总额约29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资金约2850亿美元。

有关中国将在全球威胁到西方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过,与在相互协调方面存在问题的西方国家相比,北京则更巧妙。“一带一路”作为整体项目,沟通更顺畅,并且能够获得保障。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