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综述:中国科技助力非洲实现“零饥饿”目标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16 09:59:09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全球目前仍有数以亿计人口饱受饥饿困扰,这一问题在非洲尤为突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多年来不仅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还主动分享粮食安全相关科学与技术,助力非洲国家早日实现“零饥饿”目标。

据最新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介绍,中国始终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对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包括成套项目、技术援助项目、物资项目等,涉及农业种植、粮食仓储、农业机械、农田灌溉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如今,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的瓦拉农场,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这座农场由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6年投资建设,占地2025公顷。经过10多年的摸索和创新发展,瓦拉农场走出了一条中国水稻种植技术适配尼日利亚环境的路子,水稻产量已达到每公顷7吨。现在瓦拉农场已成为尼日利亚一个重要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当地农户及农机管理人员1000余人次。

今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向津巴布韦农业部移交了津巴布韦全国尺度10米分辨率高精度耕地分布数据产品,这将为津农业规划、农情监测提供大力支持,帮助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资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助推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津巴布韦农业部长佩兰斯·希里在感谢中方的同时表示,相信这一数据将为该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8月16日,中国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将148台套农业设备物资正式移交给埃塞俄比亚政府。这批农业设备物资将由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和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共同用于埃塞俄比亚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奥马尔·侯赛因表示,在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援助以及农业知识共享方面,中国给予埃塞俄比亚很多援助。

在去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推出“八大行动”,其中包括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也提出,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积极努力。

联合国今年7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挨饿人数超过8.2亿人,而非洲的情况最为严重。

“寻求发展的非洲国家非常需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伸手相帮,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和宝贵的机会。”去年夏天曾到中国陕西省接受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的安哥拉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食品安全办公室官员瓦尔德马尔·莫赖斯说。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