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湛江: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0-16 15:34:36

美丽的湛江湾。郎树臣 摄

东海岛附近的白海豚。张锋锋 摄

近期,湛江市重点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其中重头戏是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于9月28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湛江港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和码头。此外,全球最大客滚轮渡码头徐闻南山港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预计今年落成。

航道、码头等交通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正是湛江奋力唱响蔚蓝旋律,统筹推进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三个一”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湛江紧抓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战略部署,奋力唱响蔚蓝旋律,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谱写蓝色新篇章,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湛江力量。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雷州半岛先行区

湛江市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作出了谋划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雷州半岛先行区的重要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三个一”建设。

作为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湛江势必充分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作用,通过主动对标联通“一带一路”的战略需要,按照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标准,以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牵引,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强化湛江港的门户地位,拓展海上物流通道,加快建设立体快速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内外通达能力,实现湛江交通“脱胎换骨”。

湛江是依港而建、因港而兴的工业城市,港口是湛江的核心资源,也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等更高层次开放平台的最佳载体。湛江以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为重要抓手,努力实现开放平台的升级优化,紧抓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港)的政策机遇,打造海南现代服务业重点延伸区和扩散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和湛江港辐射带动作用,以“大港口”带动“大物流”、促进“大贸易”,打造“买全球、卖全球”湛江国际大港新格局。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首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增强了湛江以临港工业为龙头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动能。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产业园区连续2年获省考评优秀等次,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5个优秀环保园区之一,荣膺“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是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投资100亿美元的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在此落户,是中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第一例”。湛江将紧抓蓝色机遇,按照“创新临港钢铁和临港石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的要求,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湛江打造成为创新临港重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验基地、展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推动广东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湛江正在加快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四篇文章”,聚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市强芯提质和乡村振兴发展“四大抓手”,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海洋综合开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重点以推动德国巴斯夫集团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3个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为依托,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以海洋生物为重点的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实现海洋产业优势互补。

湛江始终树立护海、用海、养海一体化推进的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和美丽海岛建设,加快完成湛江湾(北部)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建设。加快人工鱼礁、海洋牧场以及市级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相关推荐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乡村美景】百灵·秀丨丰收湛江

东雷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12月21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东雷高速已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计划年底实现全线通车,雷城连接线等支线工程也将同步开通。

23年扎根海岛乡村 矢志育人初心不改——记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周立聪老师

冬日的清晨,朦胧的晨曦照亮了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也照亮了位于基地南侧的东简小学校舍。早上天刚蒙蒙亮,周立聪就提早出门,从东海岛最西边的民安镇家中出发,驾车到最东边的东简镇东简小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