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拉专家建言“一带一路”如何写好拉美篇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19-10-29 14:55:24

第五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智库论坛28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多位中拉关系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目标,应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并着眼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进基础设施深入合作

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是中拉经贸合作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和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第三大市场。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组长马豪恩·爱德华多·马雷那介绍称,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深入合作。目前中国在拉美地区的两个重要投资项目均位于阿根廷,分别是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改造项目和圣克鲁斯河水电战融资开发项目。其中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改造项目,中国投资占比高达85%,这对阿根廷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利好。

他指出,基础设施匮乏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赤字是阻碍拉美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化基建合作是中拉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中之重。

中拉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姚宝宇表示,拉美国家为中国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机会,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从收益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大宗交易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投资方向。

聚焦互联互通消除误解

如何高质量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此次论坛的关键议题。分析人士认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不仅要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互联互通。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外事顾问科林·特雷沃尔·默多克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关注贸易畅通。“这对我们加勒比海国家非常实用,有助于我们建立起相对统一的规则体系,使货物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拉美中心中国项目副主任张舸则表示,中拉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硬合作”,还要有监管体制、市场准入、人文交流等方面的“软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给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不是取代或排挤哪一方,不是动他人的奶酪,不是让拉美陷入债务陷阱,不是建立中国的势力范围,不是地缘战略的博弈,共同发展才能消除误解,互联互通才能顺利进行。”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友好协会副会长,前中国驻玻利维亚、古巴、阿根廷、委内瑞拉大使张拓说。

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拉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正从理念变成行动。目前中国已经和24个拉美国家构建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2018年中国与拉丁美洲进出口商品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

对于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未来合作,张拓表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前,也要着眼长远、着眼未来。中国正在推动IPV6、北斗导航、区块链、电子商务和5G等项目在拉美地区的落地。他指出,以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有望催生新一代产业革命,中拉“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建设必须要提前布局,这样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金鑫指出,目前中国和拉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产生了“1+1>2”的效果,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更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去年以来,部分人士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环境污染论’等质疑,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质疑逐渐消失。中国是诚心诚意想把‘一带一路’建设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引导。”金鑫说。

相关推荐
上合组织秘书长:中国不断助力本组织可持续发展,深化区域互联互通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4月18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表示,中国自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不断助力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深化区域互联互通。

共享超大市场机遇,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吉隆坡发布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联合编写的《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在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为探讨构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深化南南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成果丰硕

4月10日,作为上合组织峰会在津首场配套活动,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促进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在天津召开,同期举办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