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十年再出发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01 08:55:04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记者陆文军、吴霞)上海外滩,世界闻名。如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迎来十周年。2009年以来,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外滩金融集聚带聚焦新金融,在服务和参与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深化推动新金融发展、切实支持金融服务实体、传承金融文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交出骄人答卷。

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的外滩金融集聚带位于上海黄浦核心地带,串联、整合、带动起万国建筑博览群、南京路、豫园、世博园地区。得益于集聚带的溢出效应,2018年黄浦区经济总量2270亿元,单位面积产出111亿元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上海最高。

数字背后是百年外滩的创新金融基因。

“创造,既要发挥已有特长和优势,也要善于‘无中生有’、追求突破,谋划不一般的方案,拿出不寻常的举措。”上海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

什么是不一般的方案?从2009年《黄浦区关于服务上海“两个中心”战略加快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的《外滩金融集聚带关于服务上海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支持外资金融发展若干意见》,上海黄浦几乎每年都创新产业引导,通过首发政策,为服务核心战略提供及时的制度供给。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家、第二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交银康联资产管理以及第一批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相继落户外滩。

主动对接,鼓励创新。外滩金融集聚带抓住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试点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契机,主动对接自贸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统计显示,2010至2018年外滩金融集聚带28家机构获上海金融创新奖项目共95项,占比达22%,同时九批110项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中,外滩金融集聚带重点金融机构贡献突出,先后涉及12家机构42个案例,占比达38.2%。

谋定后动,厚积薄发。“未来,黄浦将进一步‘做厚’‘做长’金融集聚带。”上海黄浦区区长巢克俭介绍,下一步将全面对接上海的“三大任务”,全力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度挖掘具有金融历史底蕴和金融文化氛围的特色空间载体,有效对接中外金融机构入驻与发展的多样化选择。深度服务“功能驱动的新金融”,聚焦人民币资产定价、交易、结算和清算的核心功能建设,全力推动“财富驱动的新金融”,努力打造具有外滩独特气质的国际化资本集聚高地、资产管理高地,大力支持“科技驱动的新金融”,努力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策源地、研发地。

百年传奇,已是历史。今天,依江傍水的金色外滩站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之一的新定位上,迎接全新挑战。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在中央金融委员会6月18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能级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