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希望电影成为伊中两国文化交流之桥——访伊朗电影导演米尔卡里米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06 17:19:56

新华社德黑兰11月6日电(记者马骁)伊朗电影导演雷萨·米尔卡里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文化层面的交流能很好地促进伊朗和中国人民相互了解,而电影可以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米尔卡里米5日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观众推介伊朗电影。7日,他将向清华大学师生分享他执导的影片《梦之城堡》。这部影片的主题是亲情伦理,讲述一个缺席三年的父亲与子女重建亲情的故事。今年6月,《梦之城堡》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爵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

“目前,伊朗电影都是小成本制作,但是我们擅长从日常生活切入,对人性展开深层次探讨,然后用电影镜头和演员的精湛演技去表现出来。”米尔卡里米说,伊朗电影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凭借其艺术性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米尔卡里米多次到中国,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和蓬勃发展令他印象深刻。不过他认为,目前欧美国家在电影艺术领域的话语权更强势,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米尔卡里米希望,未来伊中两国能在包括电影行业的文化领域加强沟通和合作,这样中国观众就能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伊朗的优秀电影作品,而伊朗观众也能看到越来越多中国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在这个方面的合作还有巨大空间。”米尔卡里米坦言,“伊中两国的确拥有传统友好关系”,但是目前两国人民仍相对陌生,两国民众甚至需要“借道”西方国家去了解彼此。“张艺谋先生和陈凯歌先生都是中国非常杰出的电影导演,不过我是在柏林电影节上认识他们的。”米尔卡里米感叹道。

米尔卡里米表示,近些年伊中两国电影界交往较过去密切了许多。“许多中国导演来过伊朗后对伊朗有了全新认识。而中国近些年在电影制作技术和方法上的进步也让我们印象深刻。”

他希望,未来两国电影人能合作拍摄一些电影作品。“伊朗有非常多题材适合拍摄动作电影,不过相关作品还不多,而中国导演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启动

7月4日,由团省委、省外事办、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青联共同指导,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市外事办、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旅局共同主办,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牡丹江市新华书店等单位协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在牡丹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