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一定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访中国在老挝减贫合作项目村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1-18 14:56:33

新华社万象11月18日电(记者章建华)从老挝首都万象市往北行车一个多小时,就进入较为贫困的山区。再经过一个小时山间公路和土路颠簸,就到了坐落于山坳里的万象市桑通县版索村。

这个山村共有407户、2007人,其中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不足700美元)占全村的50%。这里基础设施条件差,行路难,饮水难,缺少灌溉设施。不过,新修的村内道路、房屋和刚竖起来的太阳能路灯,预示着版索村将摘掉贫困帽子。该村已成为中国在老挝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村之一,项目由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自2017年9月开始负责实施。

到10月底,中老国家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方主任助理罗凤宽已经在老挝工作四个月了,他眼看着村里这几个月发生了不少变化。

“你看那个桥,我们走过来的时候觉得挺危险的。不过,现在新桥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了。”罗凤宽指着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对记者说,明年5月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就能竣工。

版索村被小河分作东、西两个部分,目前仅靠这座已经无法通车的木桥连接。村民对中国援建的新桥充满期待。

57岁的通荣·潘玛尼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她说,2017年扶贫项目实施后,村子开始有了变化,道路也铺了沥青。

“桥修好了,出行就更方便了,”通荣说,“我登记了跟中国人学种玉米和养殖,版索村脱贫离不开中国扶贫项目的帮助。”

不仅联合项目组在使劲,两国经贸合作也将助力减贫项目。罗凤宽介绍说,有中国投资者在附近办了养猪场,村民所种植的玉米,养猪场承诺全部收购;当地妇女有织布技术,目前项目组也在寻找对接方,准备把她们织出来的布销往中国;还有个中国企业也准备在山上种果树,已经进行了实地考察。

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外,扶贫项目还包括对版索村的教育援助。版索村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校约有60名教师、550名学生。

44岁的校长辛·蓬米冯指着学校旁边几间茅草房说,以前住校学生的宿舍是家长来给他们建,两三人一间,教师宿舍也是自己建。现在扶贫项目给学校盖好了通水通电的两排砖瓦房,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师生们对此都十分感谢。

辛校长对新建的操场也很满意。“现在每天下午会有体育活动,这个操场很好,可以打篮球,也可以玩藤球。”

“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教育水平不提高,贫困就不会减少,”辛校长说,“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科技水平也高,国家的发展就很快。我们国家也一样,一定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为老挝铁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老挝北部乌多姆塞省纳磨县是一座与中国云南省接壤的边陲小城。中老铁路纳磨站在此依山而建,K11/12次老挝境内段普速列车每天在此停靠。

“澜沧号”动车组升级亮相中老铁路老挝段

当地时间7月30日8时28分,由中车大连公司参与研制的第五列“澜沧号”动车组牵引C96次列车从万象站发出,驶向磨丁站。这是中老铁路运营以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老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