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9-11-29 09:05:38

新华社青岛11月29日电(记者李紫恒)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28日投产运营。该项目推出了山东港口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自1993年世界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ECT在荷兰鹿特丹诞生以来就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营。与传统人工码头相比,一期工程的作业效率提升30%,人工减少80%,自动化程度超过鹿特丹港等世界级港口。

据了解,此次投产运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年,配备9台双小车岸桥(STS)、38台高速轨道吊(ASC)和45台自动导引车(L-AGV)。自2018年6月8日开工以来,建设团队科学组织、强力攻关、共同努力,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码头的投产运营。

二期工程用一年半完成规划建设,投入运营,建设周期为全球同类码头的1/5;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自重轻、能耗低、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全球首创5G+自动化技术实现码头全覆盖,并成功实现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作业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应用,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性。

除了氢动力和5G技术外,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智慧监管系统、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和基于商业智能(BI)的自诊断系统等“黑科技”在二期的组合融入,使码头的生产装备更加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为全球“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赶船”记

黄岛站邻近青岛港,担负着青岛港前湾港区的铁路集疏港运输任务。在这里,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的货物经便捷的铁路网络运送而来,转运到港口装船出海。2024年,黄岛站共发送货物5146.5万吨,日均超过14万吨。

青岛港今年首条墨西哥集装箱航线启航

记者从山东港口集团获悉,这条新航线共投入8艘4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实行周班运营,航线依次抵达墨西哥西海岸恩塞纳达等三大港口,从青岛出发仅用20天即可直达恩塞纳达港,是国内最快到达墨西哥的挂靠港之一,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提升了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主的商品进出口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山东青岛港今年首条墨西哥集装箱航线开通

5月19日15时许,随着一声汽笛声响起,满载出口物资的“ALS FLORA”轮缓缓离开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公司的101泊位,标志着青岛港今年首条墨西哥集装箱航线开通,增强了青岛港中南美服务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