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开始参与大型公益活动时,还有人问,你演出拿了多少钱?当时我非常气愤。” 著名歌手、饭爷品牌创始人林依轮近日对媒体讲述了自己的“公益之路”。转型企业家后的他表示,以前是在用个人形象和影响力做公益,如今也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林依轮近日参加第三届海航社会责任论坛期间表达了这番“公益心得”。当前,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儿童权利保护”、“公益与科技融合”等与公益相关的话题也引发关注。这次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多种主题对中国公益的未来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了探讨,为推动国家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保护儿童权利 公益能做什么?
儿童是公益慈善事业不变的重点关注领域。针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姜莹在论坛期间对记者介绍,当前在儿童保护的问题上,大家对相关原则以及如何搭建社会网络没有完全达成共识,而公益组织就是要不断地倡导、推动解决这件事。
“首先,我们需要让大家意识在儿童保护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且形成一些共识。”姜莹举例指出,比如“打骂说教对孩子不利”曾经不是一个有社会共识的事情。而儿童权利保护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让全社会形成共识,然后才能不断地推进儿童保护工作。
“其次我们要探讨,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姜莹表示,“每年社会上都会出现一些儿童伤害事件,如果事件触及到孩子的生命安全以及人格,我们的基金会会有紧急预案去帮助他们,解决无论是医疗还是款项上的问题。此外我们更多的是呼吁舆论关注,以及促进儿童保护体系的完善。”
姜莹认为,需要让全世界通过媒体传播不断达成一个共识:儿童权利以及儿童保护,其实与儿童救助同样重要。她说:“儿童就是我们的未来,如果他们的心理能健康发展,未来就会更健康和更好。”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在论坛现场表示,企业在享受社会环境赋予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的责任,承担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结合今天的时代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陈峰讨论了企业该如何实现社会责任的问题。
陈峰指出:“在我们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应该把社会责任作为同企业发展同样重要的理念,应该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从头至尾贯穿企业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对一切人们利益共享的理念。把企业发展和造福于当地社会,和当地人们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和当地的扶贫,和实现人类的千年计划结合在一起。”
陈峰介绍,海航集团20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事业、慈善事业也贯穿20多年的发展始终。在社会困难救助和医疗、自然灾害救援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有品质的社会责任项目,如“光明行”项目从中国的青藏高原到了非洲,把光明带给全球的人们。
林依轮表示,自己成为企业家以后,注重从食品安全、健康等领域下手,带给老百姓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食品,也是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伟大的企业能做伟大的事情。我们的企业还小,也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林依轮说,“不管做小事还是大事,一个人的力量永远不够,但是爱心的源泉汇聚成海,就会有强大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认为,当前企业从事公益活动有一些新的发展,比如阿拉善SEE基金会等一些企业家组成的环保组织异军突起。这种组织有资源、有管理能力、有治理方式,相比传统的环境保护组织,能量和能力都更好。杨东平表示:“这种组织一方面包含着企业家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社会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和商业的工具逻辑,本身对于提升社会组织的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小朋友画廊”“刷爆”朋友圈 科技给公益带来什么?
当前,科技的发展与公益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网络众筹等募捐方式解决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人工智能、刷脸技术可以帮助找到走失儿童;行走步数也可以通过网络捐赠变成森林……科技手段的融入,使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经历着大变革和大发展。那么对于公益而言,科技究竟带来了什么?
对此,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爱眼公益基金会形象大使邓楚涵指出,科技给公益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技术变革带来新型科技的产生,比如在医疗领域,科技发展直接导致很多疾病能够被攻克,使人们共享医疗智慧。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带动了信息传递的进步,让公益活动能借力更好的媒介进行宣传,“现在我国的自媒体发展迅猛,微博、微信以及许多自媒体的渠道,让每个人都可以发起公益,公益就不像以前那么遥远了。”
作为年轻而资深的公益界人士,姜莹通俗地阐述了“科技如何使公益插上翅膀”。她强调,科技使公益活动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得到人们的关注和传播。
“有两个互联网和公益结合的比较好的案例,一个是前几年微博上的‘冰桶挑战’,另一个是不久前大家都熟悉的‘小朋友画廊’,这两个事件让大家了解到渐冻症患者和脑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的处境。”姜莹认为,他们的问题仅仅靠钱解决不了,更多地需要社会关注才能形成对他们的保护,所以“科技+公益”更重要的是给公益插上可行性的翅膀。
姜莹表示,过去曾经想捐一次钱很复杂,而“小朋友画廊”一个公益活动就能实现巨大的关注和大量捐款。科技和公益的结合,让公益走入到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人人公益”的梦想。
强调“科技的力量显而易见”的同时,杨东平表示,未来公益归根到底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要回归到人文的态度和立场。在强调商业的力量、科技力量的时候,不能淡化人文的关怀。
“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些贫困地区,道路修齐了、房子改善了、塑胶跑道有了,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全解决了,而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学生没有了、教师留不住等等。” 杨东平指出,我们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如果缺乏对人的关注,光靠科技是解决不了的。科技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发展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祉、增加人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