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威海市成功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2019年,再次入选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威海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在17个试点地区中率先建设服务贸易实体园区,将软件信息、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园区占地516亩,规划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已入驻日本软银、浪潮、阿里巴巴等企业133家,获批山东服务贸易集聚示范区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其中浪潮“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运营中心作为数字服务出口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创新“筑巢”模式,搭建专业化产业园区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特点,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专业园区。
一是创新产业用地。充分考虑人才办公环境的便利度,精细挑选黄金地段打造产业园区,极大提升了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针对土地性质问题,出台《关于加强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意见》,放弃了5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将商住用地变更为创新型产业用地。对土地出让价格,参照所在区域同级工业用地价格标准确定,在出让年限上,实行弹性出让制度,探索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分割转让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初创期用地成本。
二是精心规划设计园区。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园区建筑设计方案,体现舒适性、智能化;聘请中关村华通国际设计院做好产业导入规划,实现园区产业定位与精准招商同步衔接。围绕精准化服务,将区政务服务中心整体迁至园区,推动区级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在园区内“一站式”办理。设立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综合服务大楼、五星级酒店和会议会展中心,同时,采用“政府+企业”模式,建设高档人才公寓,为入园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保障。
三是推行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坚持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采取“管委会+园区+公司”模式,成立国有独资的威海智慧谷投资运营公司,已组建专业运营团队60多人,全面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融资招商和运营服务。园区启动两年来,同步推进拆迁、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累计拆迁低效低质企业23家,腾出土地339亩;完成园区建设26万平方米,年内投入使用6万平方米。此外,在建设过渡期,为解决园区企业暂时无处办公问题,在园区周边提供4万平方米临时办公场所,为70多个入驻项目提前“预热”。
优化“固巢”机制,构建平台化产业环境
坚持精细化服务,着力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体系,全面提升园区竞争力。
一是搭建人才支撑平台。建立88人的专家级“人才智库”,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产学研成果转化等精准专业服务。与200多家高校和猎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人力资源专业培训10余场、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40余场,已为入园企业牵线搭桥引进各类人才200多人。采用“政府+企业”模式,建设高档人才公寓,为入园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配套保障。
二是搭建政策保障平台。设立5000万元园区产业引导基金,与赛伯乐、沃德财富等30多家投融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协助40多家入园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出台园区专项扶持政策,对入园企业给予2年房租减免、最高200万元投资贴息、每年最高6万元展会补助以及人才奖励、地方贡献奖励、最高2‰销售收入奖励等系列优惠政策,并与各级配套政策互补互促,目前已落实扶持资金2700多万元。
三是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与华为、浪潮等知名云服务运营商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上云服务,市场同比最高优惠35%。在全市率先建立5G基站,设立5G实验室,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建立由26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推行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优惠政策零障碍服务模式,为企业、项目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实行“一事一议”、专人跟进,目前已解决企业困难问题200多件。
四是搭建合作共享平台。成立园区企业家联盟,定期开展企业家沙龙,促进企业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搭建全省首个中小企业双向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实行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在线推介,为园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业务牵线搭桥,已促成对外合作40多项。
探索“引凤”路径,打造“龙头+”产业集群
围绕智慧产业定位,按照“龙头+雁阵”的发展模式,打好招大引强、以商招商组合拳,初步形成以龙头为引领的四大产业链。
一是打造信息技术产业链。引进设立浪潮“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运营中心,建设浪潮海外事业总部,吸引腾讯、百度、IBM、爱立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共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智慧服务。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争取白俄罗斯等13个国家信息服务业务5亿美元。
二是打造服务外包产业链。通过委托招商成功引进日本软银全球外包软件园,带动日立解决方案山东研发中心、保利澳瑞凯中国总部、韩国气加电商系统中国总部、韩国MPC呼叫中心等3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园区,预计5年内实现服务外包业务额突破10亿美元,打造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三是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链。依托国家(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优势,成功引进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本地服务中心、韩都衣舍智汇蓝海互联网孵化基地、盛世中韩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等行业龙头企业,迅速集聚电商企业20多家,年跨境电商业务额超过10亿元。
四是打造软件产业链。以自主可控JG大数据系统全产业链为方向,招引中船重工716所威海研发中心进驻园区,吸引了相关领域科研团队入驻中心,并带动品高软件、凌瑞科技等知名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累计入驻软件企业17家,预计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打造成为百亿级新一代软件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产业基地。(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