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激活乡村振兴“绿动能”——写在第十二届绿博会闭幕之际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9-12-24 09:20:23

新华社南昌12月24日电(记者郭强、程迪、李嘉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源一农场的展位前,“熊伯”高山有机大米、婴幼儿孕妇大米、龙峰贡米等绿色农产品一字排开,吸引许多人驻足询问。

“我们的大米种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以前这种田因产量低很多人不愿种。现在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欢迎,这种田因环境好反而成了‘香饽饽’,种出来的大米最高卖到28元/斤。”源一农场农场主熊云林说。

宁夏枸杞、长白山人参、赣南脐橙、五常有机大米……在20日至23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0多个省区市的2000多家参展商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在人声鼎沸的展馆中,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绿意”,更看到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绿动能”。

“大家快来尝尝,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桑叶热干面……”一个展位前,湖北乐桑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正纲热情地向人们推介着他们的新产品。

“桑叶药食同源,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石正纲说,公司所在的湖北麻城有种桑传统,但过去由于加工开发不够,很多农民都不种了。如今,在公司带动下,不少农民又重新种起了桑,并成立了合作社,每亩纯收益超万元。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也是乡村宝贵的财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和良好生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一个个“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广袤的乡村上演,给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绿动能”。

“在追求绿色健康的今天,乡村许多沉睡的资源都被激活了。”在绿博会现场,30多岁的寇志凌给记者讲起了他将餐馆从城里开到乡下的故事。初中毕业后,他进城开起了餐馆。一次,一个顾客在品尝了他们店里自制的土辣椒酱后想大量订购,头脑灵活的他从中嗅到了商机。

“农村那么多绿色健康的土特产,很多还没拿出来卖。”2016年,寇志凌关掉城里的餐馆,回到家乡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尊桥乡岛山村开起了农家乐,并成立了寇子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既提供农家美食,也销售农家土特产。“如今,我们光靠卖土特产一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他说。

依托乡村的绿色,越来越多年轻人和寇志凌一样,回到乡村创业就业。

在绿博会现场,江西省都昌县新光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85后”沈书凤对着来往的人群和一旁架着的手机,叫卖合作社的绿色、有机农产品。

“我原来在杭州做服装生意,前两年回到村里加入合作社,负责在电商平台卖农产品,如今年收入15万元,不比外面挣得少。”沈书凤说,过去村里没什么产业,他们只能外出打工谋生;如今,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520亩绿色蔬果基地,一年销售额三四百万元,村里已有10多个年轻人回来了。

来自本届绿博会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37778个,比2017年底增长18.1%,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超过3亿吨。

“绿博会上火热的场景,让我们看到绿色的潜力。”沈书凤说,他们将进一步激活家乡的“绿动能”,推动乡村加快振兴。

相关推荐
21家国际媒体记者到麻栗坡金平参访

近日,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组织下,21家国际媒体记者到外交部定点帮扶县麻栗坡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参访,了解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故事。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